你最好先理解工艺流程,按图大致分了几部分
1.速度0.6m/S固定,工艺是在A处分隔包,此处有无分拣要求,人工分拣还是自动分拣(含安检),
要有分拣要求,自动在C处就要将识别标签冲上,从A开始就要使用带包裹可定位追踪的传送带;
A处不分拣只是分隔包裹,人工将识别标签冲上在B处自动识别及安检;危险的包裹从A转到B,好像还没这样设计的,当然系统可能没安检要求就这样工作---下按此讨论

2.快速入轨机构
3.3-4段都要使用开定位包裹的传送带
4.黄星检测待入轨包有无,红星检测传送带空位,防止包裹打架
5.其他检测自己弄,比如包检测,包堆积检测.....
包从C处上带,有可能叠包,也可能并排,识别标签肯定啥方向都有;包到A处人工将叠包并包分开成一队,并将识别标签冲上。
包到了黄星处等待红星信号1带停或由挡板停包,红星+带定位给出空位,1带将包推入快速入轨2,由其推入正轨3.
最后在B出识别,后边再分拣(右下角包的出路)
其他传送带类似,注意3号传送带给下家空位,否则左上1,2线可能包严重堆积而上比了3号带。
和工艺的探讨一下吧,传送带的速度在生产中应该“智能”应变,比如上边三条线效率很高,你就要放慢3号线速度,否则下边三条线就可能停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