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打造工业软件创新生态雨林
2025-08-25 15:14 来源:苏州日报
近日,苏州工业软件产业动作频频。同元软控重磅发布MWORKS2025b版本,新增优化200余个功能项;千机智能QJCAM系列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机加工行业自主可控;浩辰软件CAD系列产品支持鸿蒙、安卓以及苹果系统等多终端形态,覆盖全球超过175个国家和地区;喻云仿科技中标成飞国产焊接仿真软件项目,标志着自主可控工业仿真软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工业软件是指在工业领域辅助进行工业设计、生产、通信、控制的软件,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的“核芯”和“大脑”。作为工业重镇的苏州,近年来,在这条高壁垒的赛道上不断破局发力,以金鸡湖软件产业园、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苏州市大数据产业街区等为工业软件核心集聚区,以昆山、吴江等重点市(区)为融合创新应用的产业发展生态逐步完善。全市十座特色软件产业园,如同十片精心规划、养分各异的“产业雨林”,正成为苏州工业软件产业拔节生长的沃土,汇聚成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
据苏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10个特色软件产业园共建成软件产业载体面积超560万平方米,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工业软件、智能网联和数字金融等细分领域,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11亿元,平均增速超10%;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会同市投促中心、软件产业园区赴上市企业、龙头企业开展专题招商对接活动,吸引36家知名软件企业在苏落地。
精筑“金巢”:“十园十景”托起产业版图
各类产业园区的发展,如何避免“捡到篮子都是菜”的同质化竞争?苏州的破题思路,是顶层设计下的差异化布局和功能互补。
总面积超560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绝非简单的楼宇集合。在这里,每一座园区都有自己清晰的“产业画像”和“独门绝技”。
金鸡湖软件产业园犹如综合实力强大的“航母战斗群”,220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内,工业软件产品覆盖35个工业大类,构建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控制、业务管理的全产业链生态,截至2024年底,纳统软件业务收入超913亿元,入选市级及以上重点软件企业数超140家,综合实力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形成了典型示范。
与之遥相呼应的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它深度聚焦数字经济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引入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华为(苏州)开发者创新中心等重磅平台,着力构建“工业芯片检测—工业鸿蒙操作系统—工业数据库—专业工业应用软件”产业链。华为云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与生态伙伴打造的新一代工业软件体系,助力本地工业软件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营收跨越式增长。2024年,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9亿元。
与此同时,苏州市大数据产业街区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核心抓手,通过高标准的硬件设施与数字化平台建设,为软件企业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撑,建成251公里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和长三角最大的智驾运维港;昆山全球数字创新港瞄准“人工智能+”和工业元宇宙等,打造苏州市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吴中科技创业园发力以“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三大核心产业,形成“转化—孵化—产业化”全生命周期孵化生态链……“十园十景”的格局,形成了协同并进、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集团军”,共同托举起苏州工业软件产业的宏大版图。
广引“俊凤”:构建“热带雨林”式要素生态
“金巢”既成,如何引来“俊凤”?苏州的答案不仅是引进企业,更是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所有创新要素,构建一个要素齐全、循环通畅的“热带雨林”生态。
龙头企业是“参天大树”,奠定生态基础。在苏州的软件园里,一批标杆企业已成为产业的中流砥柱。从科创板上市的新点软件,到智能驾驶领域的独角兽Momenta;从国产工业软件佼佼者浩辰CAD、同元软控,到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山石网科……这些企业不仅自身壮大,更吸引了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磁场。
高端人才是“活水之源”,激发创新活力。产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各产业园区纷纷打出“组合拳”:昆山全球数字创新港会聚216名软件高端人才,其中博士35人;苏州留学人员创业园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2万名。“园区提供的远不止一份工作,更是事业发展的平台。”有初创企业负责人认为,通过建设软件测试实验室、人才培训基地、概念验证中心等,苏州为人才提供了将idea转化为产品的全流程支持。
公共服务平台是“肥沃土壤”,滋养企业成长。这是苏州“金巢”含金量的最高体现。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开放制造业应用场景,让国产软件有用、好用;人工智能(太湖)算力中心提供澎湃算力;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为企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这些平台极大降低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创业公司的创新成本和门槛,让其能心无旁骛地专注研发突破。
健全服务:提供“雨露阳光”全周期滋养
优良的生态系统,离不开政策“阳光雨露”的持续滋养。相关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苏州正在做的,并不是简单的行业管理,而是精准的“园丁”工作,通过滴灌式的服务,为产业生态注入持续动力。
今年初施行的《苏州市加快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软件产业的研发、应用、生态等环节,全链条、全方位推动苏州软件产业发展。鼓励本地制造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为国产工业软件提供“试炼场”;对关键技术攻关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支持首版次软件产品首购首用、推广应用;苏州市重点软件企业与各类金融服务平台对接机制,引导资本力量赋能科技创新。
“这种滋养是全周期的。”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企业初创时的场地租金减免、人才公寓配套,到成长期的技术对接、融资支持,再到成熟后的全球市场拓展、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关怀贯穿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又无处不在的支持,让这片创新雨林充满了勃勃生机。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企业数量、从业人数稳步增长,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软件业务收入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顺利通过中国软件名城评估。接下来,还将继续筑“金巢”引“俊凤”,为“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的跃升提供核心驱动力,也为中国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之路贡献独特的“苏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