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博众精工:抓住“智”造机遇,成就行业领袖

2018-11-01 16:03 来源:王树华

你好,我是小博,欢迎来到博众精工。”走进位于苏州吴江的博众精工总部大楼,一个一米多高的智能机器人便开口说话了,她不仅会打招呼,还会与客人玩耍。在一楼大厅,还有一个半米高的楼宇服务机器人在工作,这个小家伙可以自己乘坐电梯把大家需要的东西及时送到。他们,就是博众精工在去年推出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家族。

博众精工从2001年制作简单的工装夹具起步,慢慢发展到提供单机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立体库等,到现在能为客户提供智能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博众精工已成为我省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头羊”。

时针拨回到2001年。博众精工董事长吕绍林和另外两个合作人在街边租了20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购买了一台3500元的二手机床,走上创业路。由于长期在生产线上调试夹具,2006年,吕绍林看准自动化发展的契机,带领博众精工开始进军半自动化设备,但是,当时客户只相信国外设备,博众四处碰壁。

回顾企业发展历史,博众精工副总裁杨愉强讲述了企业的几个关键转折——

一是逆势挖人才。中国的自动化起步较晚,自动化人才稀缺。2008年前后,国内的大企业都面临转型升级,博众精工瞄准自动化行业发展的契机,抢抓机遇进行人才储备和培养。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时,很多企业开始裁人,博众精工却逆势而为,董事长吕绍林带队历时两个月到广州、深圳等地招募首批20多位自动化高端人才。“自动化领域应用型人才,少则要培养5年至7年,长则要培养8年至10年,才能够独当一面。要发展,人才肯定是第一要素。”杨愉强表示。

二是研发全球唯一柔性生产线。2014年,博众精工自主研发全球唯一的柔性生产线。以前,一条完整的生产线生产结束后会整条报废,现在可以像乐高一样,重组再利用。“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当年,公司就派出100多人到德国的大学去学习交流;2014年,公司再次派出团队去德国学习。研发团队回来后进行多次研讨,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这才做成了柔性生产线。当年,我们就迎来了订单暴涨。凭借这一技术,可以复制更多数字化工厂,目前,博众精工已经为美的、浪潮等企业量身定制了5座数字化工厂。” 杨愉强说。

三是围绕智能装备重新布局战略版图。博众精工企业文化中包含“内省外查”,也就是不断修正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杨愉强坦陈,“以前博众精工的业务门类比较多,只要涉及自动化的,我们都做。今年3月,博众精工提出‘二次创业’理念,旨在三个关键方向上做精做强:基于自动化关键零部件的基础研发;基于自动化信息系统集成的数字化工厂的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

“核心技术,用钱是买不来的。” 杨愉强说,为了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2015年,博众精工成立子公司灵猴,自主研发自动化关键零部件,“这样,我们做数字化工厂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机器人研发才有底气。”

回看来路,杨愉强感慨,专注和人才是博众精工终成行业龙头的“金钥匙”。

杨愉强回忆,从2007年博众精工提出“让我们的智慧在外太空为人类服务”这一愿景开始,博众精工就一直专注于自动化领域,没有四处发散。“2008年,不少人建议我们趁房价低谷投资房地产或其它产业,这些建议都被否决了。十多年来,我们专注于自动化领域,精雕细琢,不断创新,才能在智能装备领域脱颖而出。”

发展智能制造,核心在人才。从2008年引进的20多名自动化高端人才起步,目前博众精工已经拥有1100多名研发人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28%以上。

博众高度重视研发,每年将营业额的12%以上用于研发。去年11月,博众科技园在吴江开发区启用。科技园以研发为主,未来3至5年,研发团队将有5000人,研发投入每年在10亿元以上,力争产值到达“百亿级”。未来5到10年,研发团队将超过1.5万人,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产值将超过500亿元。

【专家点评】 博众精工从不起眼的小企业起步,在瞄准智能制造的方向后,抓住机遇,从半自动化设备到数字工厂的整厂打造,一路狂飙猛进,成为智能制造的领军企业。

多年来,博众精工专注智能制造领域,矢志不移。专注不等同于固步自封,坚守初心的同时,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战略调整,博众精工的“二次创业”就是一个例证,调整是为了在细分领域做精做强。

人才是智能制造的命脉,博众精工深知专业人才储备的难度,一直在布局人才版图,这是博众精工一跃成为行业龙头的“秘诀”之一。

王树华(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副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