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装备国产化用户国货情结成关键

2014-07-24 14:41 来源:中国能源报

  

    近期,天然气发电设备维修成本过高备受业内热议。打破垄断,实现设备国产化成为能源装备领域的发展期许。今年上半年,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2013年全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装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平均值为63.5分(满分100分),被调查企业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只有52.4%。质量管理不成熟、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国产化率低,依然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装备制造向高端化、成套化发展的趋势下,配套基础件短板效应越来越明显,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国外设备集团垄断,成为我国制造业做强做大的软肋。在经济上,外商总会切中要害的抬高关键零部件价格,使得装备制造业仍受制于国外。

  用户的选择 促使国产装备“败下阵地”

  据记者了解,目前与国外设备相比,国产设备的最大优势还是在于价格,一般国产设备的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高档次的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价格差距更大,部分设备已经完全实现国产化。但即便如此,国内的采购用户却仍以各种借口拒绝使用,或者人为设置各种障碍,增加国产装备进入大型市场的门槛。还有一些使用单位在采购设备时,盲目追求使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既不考虑性价比,也不考虑国内制造业的同步发展。一项技术还没有推广,又去追求其他技术或装备,造成同类装备的重复引进。

  记者在调查中,多数人认同国产设备在市场采购中受歧视这一现实。在近几年海关进出口的统计数据中发现,随着我国装备制造水平的稳步提高,重大装备的进口数量和金额却并未减少,反之还在增加。

  真的是我国的装备产品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吗?其实不然。一名从事设备采购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阻碍设备国产化发展,国内的一些采购用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在设备投标中这些用户一般会出现四种表现,第一种,业主会明确表示,只用进口设备,国产设备免谈,国内厂商直接吃闭门羹。第二种,业主在标书中完全套用国外设备的技术参数。由于国内外设备的技术标准、参数不尽相同,使参加招投标的国内厂家无所适从,根本不可能中标。第三种,业主的采购标书只卖给国外厂商。第四种,业主干脆在标书中直接指定采购某国公司的某种产品。

  一位石油专家表示,近十年来,我国大型石油设备已经重复进口多套,就目前我们装备制造行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来说,已经具备生产能力了。但是,国内一些用户仍是以老眼光来看待国产设备,一提国产,就有莫名的顾虑,不愿使用国产设备,国家花了大量资金引进技术,制造企业消化吸收后也开发了许多新产品,但往往因没有依托工程而得不到验证,或被用户以没有运行业绩为由剥夺投标资格,使我们制造装备企业没有实践的机会。产品如果没有实践的机会,技术也就没有得到改进的机会。

  国人应当拥有 “生土不二”的国货情结

  即使国内产品做得不好也要尝试去用,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这一点,在韩国就有典型的例子。其国人的国货情结体现在每个国人身上。有媒体报道,韩国明星金喜善曾被邀请到中国来参加商业活动,金喜善发现车队中没有韩国车,就拒绝乘坐德国进口车离开。金喜善说自己是韩国人,就应该坐本国车。前苏联也是如此,国人普遍有浓厚的国货情结。而事实证明装备产品只有经过"用",才能变得越来越好。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总工程师隋永滨指出,振兴装备制造业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部署和安排,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重大装备国产化,但未来5年内,中国重大装备制造行业如果不能打造出几个大集团,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关键装备方面实现国产化,装备制造业真正意义的振兴仍将遥遥无期。故而,相关企业应该时刻把握市场的脉搏,树立集团作战的意识;相关用户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应有韩国人“生土不二”的精神,为重大装备的国产化提供必需的市场机会。

  莫让“本土化” 阻碍“国产化”步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多跨国公司选择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目前很多外资企业在华建厂。国内用户买的是合资企业的产品,虽然这些产品都是在国内生产,但其80%的零部件是从国外的母厂进口的,这些产品国产化的技术含量几乎没有,而这种产品在目前市场中又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无形中挤占了国内装备制造产品的发展空间。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告诉记者,近期,一些国外装备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入股等方式在我国投资办厂,在我们看来,实现了技术装备的“本土化”。这对于我方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吸收先进技术无疑有着积极意义。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本土化”了的技术装备产品,表面看是在我国生产的,但其关键核心技术多掌握在外方,产品最有价值的部分并不是“国产”的。因此,不能因为“本土化”技术装备产品的增加,而放松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步伐。

  对于用户而言,希望购买的设备质量优良,技术先进,这都无可厚非。当然,国内企业在推进国产化的道路上也存在许多质量上的问题,但不能因此否认其取得的国产化成绩,怀疑其国产化的水平,拒绝搭建平台、给予展现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作为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用户和装备业如同唇齿,存在紧密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若想做强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强国之梦,加速推进装备制造业国产化进程,实现其自主化创新,是我国政府、制造企业和用户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