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万钢蒋正华出席“2011年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2011-12-06 17:24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上海9月24日电 (记者徐玢 王春 曹丙利 实习生周石)由国家科技部、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1年浦江创新论坛”今天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蒋正华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浦江创新论坛主席、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徐冠华院士主持论坛开幕式,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主持大会演讲,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王志学,上海市领导殷一璀、徐麟、沈晓明、姜樑出席论坛。来自海内外的政府官员、学者和企业家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论坛主题,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展开研讨。
 
    万钢指出,我国科技体制经历过几次改革。这些改革为科技创新增添了新的动力,推动我国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随着世界创新密集时代的到来,科技对产业发展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我国“十二五”发展的基础和外部环境因此也面临着深刻的变化。
 
    万钢说,“十一五”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获得重大进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国家创新能力在人均GDP3000美元的阶段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但相较于知识创造能力,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增长相对缓慢。科技与经济结合程度有待加强、科技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要求、创新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也制约着我国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万钢举例说,目前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生产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潜在国内市场巨大。但由于市场认识和推动不够,90%的产品仍依赖国外市场,导致面向国内市场的系统集成及综合利用的能力不足。他说,目前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确立,创新能力难以支撑作为经济大国的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应对新的产业变革、引领技术发展潮流的能力,对重大产业技术路线变革导致新的产业竞争准备不足;在应用推广方面,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相应的政策环境和条件,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形成出口依赖,对我国结构调整支撑不够;原始创新方面,在重大科学问题上缺乏原创思维,主动提出先导性研究方向、面向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较弱。此外,科技资源分散、封闭,自主创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科研评价奖励体系不完善也是我国科技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急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万钢表示,当前要从六个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主体的能力建设;推进协同创新,加强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包括落实财税金融政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等;造就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对外科技开放。万钢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和完善国家的创新体系,支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专家在浦江创新论坛上指出
 
    中国的创新系统需要合理分工
 
    本报上海9月24日电 (记者曹丙利 徐玢)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中国的创新系统:优势与挑战”专题讨论中,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俊如指出:“中国的创新系统有国家创新的顶层设计,这一设计需要政府与市场之间进行很好的协同,不同的创新主体应该在创新系统中进行合理的分工。”
 
    现在我们很多创新产品质量很高,国内外也有市场需求,但是产品却卖不出去,对这一现象马俊如作了深入解读。他认为主要是我们缺乏好的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创新成果缺乏市场竞争力。现在科研院所的院士和教授不能以企业家的身份参与市场创新进行竞争。而任何企业的创新成功都不能完全依靠自己,需要进行创新资源的储备整合。现在国内的大学和科学院的科研成果都在搞产业化,而不是为企业做后盾进行创新的远期储备。这样下去,我们国家创新体系的明天从哪里来?产学研要结合,但不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结合,而应该是在创新系统中的合理分工下进行资源的整合。
 
    陶氏化学亚太区首席技术官姚维广认为,跨国公司与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之间的沟通合作可以对本土创新形成良好的推动,应该将跨国公司的研发纳入中国的创新体系之中。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指出:“要将中国创新系统的优势完全体现出来,需要政府部门从科研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要更注重增长,注重要素整合,注重协同。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转移不应是公共政策的核心,企业要创造社会价值自然就会去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所以能够让市场做的政府就应该大胆放手。”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