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护航海上风电,施耐德电气亮相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

2021-10-21 17:22 来源: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北京,2021年10月21日——双碳目标引领下,能源供给侧清洁替代深入推进。风电行业作为重要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日前,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携高效可靠的海上风电专用电气解决方案亮相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围绕“碳中和——风电发展的新机遇”与业内专家及合作伙伴,就风电行业面临发展趋势、创新技术需求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促风电行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全球能源变革及碳中和趋势下,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风能凭借建设周期短、储量丰富、利用率较高等特点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在风电发展进程中,海上风电由于具备运行、区域和用地面积上的优势得到重点关注。据统计,海上发电拥有最高的能量密度和可持续性,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高达52,000小时,是光伏发电的2倍。与此同时,由于环渤海、长三角、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区和负荷密集区皆为临海,海上风电能够减少传输损耗,就近调配电力。加之,海上风电的占地面积小,相同发电量下,占地面积不到陆上风电的10%。海上风电发展成为风电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清洁能源大比例并网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由于地处海面这一特殊位置,海上风电亦将面临重重挑战。在题为《进化海风“电气动脉”,助力双碳“扬帆远航”》的主旨演讲中,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低压业务行业市场负责人赵天意对海上风电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赵天意表示:“由于电气设备对环境敏感,海面环境又相对复杂,超50%的海上风电停电故障和电气动脉直接相关,而海上的复杂环境进一步加剧电气系统的运维难度。海上风电发展将面临三大效应与挑战。第一,增加运行成本的‘乘数效应’,由于设备离岸距离远,单次运维成本是陆上新能源系统的20~30倍以上;第二,影响运维难度的‘盲盒效应’,由于人员难以随时登机检查,很难第一时间判断故障并提供维修建议、维修备件,同时环境复杂,对维修人员面临安全挑战;第三,延长停电时间的‘通道效应’,海况复杂、变化快,风机可达性差,导致风机故障维修、恢复时间不可控,影响发电量,单次故障恢复时长是陆上风电4~5倍。”

施耐德

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低压业务行业市场负责人赵天意

与此同时,海上风电正从“红海近岸区”走向“蓝海深水区”,呈现出“大、运、智、远”的发展特点,即单机容量大型化、项目扩大化;风电场运维向远程、集中管理方式转变;风电场向数字化设计和智慧化运维靠拢;布局规划倾向距离海岸更远的的位置,漂浮式风机发展快速。面对海上风电发展的独特需求,施耐德电气聚焦高可靠电气系统解决方案,基于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全新开发从1,140V到35kV的海上风电专用电气解决方案,为海上风电新发展全面护航。

作为新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始终以保护环境、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发展清洁能源为己任,通过不断推进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创新和研发,积极参与中国风电产业建设发展。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立足客户需求,并基于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的高可靠性电气系统解决方案持续创新,助力海上风电企业有效应对多场景及业务发展需求,为推动能源清洁化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