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收官 施耐德电气携生态育新质人才

2025-08-12 10:38 来源: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近日,“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在华南理工大学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共同发起,华南理工大学作为承办单位,施耐德电气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大赛共迎来全国305个高校的2646个团队、近万名师生踊跃参与,充分展现出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

锚定产业新质转型需求,深化产学研用

作为新质转型的关键领域,能源转型正通过从供给侧到需求侧的全面变革,推动其关联的千行百业加快迈向数字化与绿色可持续。为此,本届大赛聚焦“‘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及其技术变革”,旨在培育创新人才,为新质转型提供澎湃动力。

作为全球产业技术领先者,施耐德电气充分发挥能源管理领域的技术优势,为青年学子提供竞技平台、前沿理念和先进技术。大赛连续三年设置了“施耐德电气Go 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今年聚焦电力电子变换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及新能源发展挑战,提出了“DC/DC 双向功率变换器设计”、“AI助力工业控制智能优化”和“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设计”三大赛题,精准对接市场真实需求,推动教育理论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在大赛过程中,参赛团队充分展现了活跃的创新思维和扎实的技术储备。经过初赛、复赛的严格选拔,最终169个项目进入决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的6支队伍获得“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给赛道”特等奖;宁夏理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6支队伍获得“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赛道”特等奖;上海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4支队伍获得“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赛道”特等奖;河南科技学院、吉林大学等高校的4支队伍获得“自主工业软件赛道”特等奖;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5支队伍荣获“施耐德电气Go 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特等奖;其他参赛团队也凭借优秀的参赛作品,分获各赛道的一等奖和二等奖。

施耐德电气Go 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获奖队伍领奖

作为大赛主办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张文亮表示:“中国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已成功举办四届,赛事规模与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政策驱动和产学研各界的支持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联合多所高等院校及企业,旨在通过搭建赛事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致力于培育青年学子的工程师精神,展现创新能力,促进专业知识向产业应用的落地转化,以此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张文亮致辞

作为大赛承办方,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指出:“基于在工程学的扎实沉淀和丰富的青年人才培育经验,华南理工大学一直致力于通过多样化平台赋能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创新中成长。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紧扣国家发展趋势,已成为推动高校工程学子发展、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重要平台。本届大赛涌现了一批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的创新方案,充分展现了各大高校团队的卓越创造力。期待广大师生以大赛为契机,不断探索技术应用前沿,展现当代大学生的创新风采,为新质时代的产业升级做出更多贡献。”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致辞

携生态推动“产教融合”,共育“新质人才”

在数字技术快速迭代与产业格局深度重塑的当下,人才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教育界与产业界需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储备。

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施耐德电气携手各界生态伙伴,积极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为千行百业持续输送兼具创新思维、数字化和绿色低碳技术,以及国际化视野的“新质人才”。截至目前,施耐德电气已与100多家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合作,通过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实习实践等多种方式,助力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受惠学生已达10万名以上。同时,施耐德电气联动中国30多所研究型高校共建创新实验室或者开展深度产研合作,支持师生针对产业需求开展科研,助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既是“产教融合”的代表性成果,也是进一步推动生态协作的重要举措。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中国中心负责人、施耐德电气中国研究院院长胡晓致辞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中国中心负责人、施耐德电气中国研究院院长胡晓表示:“在全球化产业变革纵深推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深度融合,正成为产业持续创新的核心驱动力,而具有多重能力的新质人才是激活这一动力系统的核心引擎。长期以来,施耐德电气为培育产业转型的生力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携手教育界、产业界伙伴,共同推动新质人才培养,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夯实人才基础,为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再谱新篇。”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