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量子计算机可制冷

2011-09-30 17:12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在特定情况下,计算过程不仅不会发热,甚至还会制冷。

  第三只眼

  计算机工作时,它们消耗的能量最终变成了热。从放置膝盖的便携电脑到屋子里的超大计算机,人们都能感到它们在散热。这些热并非全都由硬件的运作所产生,处理信息也要耗费能量而发热。但令人惊讶的是,理论物理学家最近发现,在特定情况下,计算过程不仅不会发热,甚至还会制冷。他们的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删除信息或能制冷

  最近,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雷纳托•雷内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与英国牛津大学量子技术中心韦拉科•维德罗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证明了在量子纠缠状态下删除数据,反而会出现致冷效果。利用这一点,有望给超大计算机的运转发热降温。

  “虽然我们能在量子水平实现这种控制,但在超大计算机上能否实现还是个巨大挑战,但也并非不可能,过去20年里量子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维德罗表示,根据目前量子物理实验室的技术,用几个比特的数据进行理论性证明的实验还是可能的。

  量子纠缠扭曲兰道尔原理

  物理学家罗尔夫•兰道尔在1961年计算出,在删除信息过程中要消耗能量,并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而计算机每秒钟要进行大量的数学运算,按兰道尔原理意味着将产生大量的热。虽然在目前的超大计算机中,硬件运转产生的热量太过明显掩盖了这种兰道尔“删除热”,但雷内认为,在下个10年到20年,“删除热”将变得更关键。理论上讲,删除10兆兆数据产生的热量还不到1焦耳,但如果每秒都要大量地重复这一删除过程的话,热量就会逐渐积累起来。   

  如果要删除的比特值是已知的,也就是说当存储的内容是已知的,就是以一种理论上能再生的方式来删除这些数据内容,按照兰道尔原理这是可能的。而此前有研究证明这种可逆删除不会产生热。   

  更进一步考虑,当要删除的数据内容和观察者处于量子纠缠的状态,那么观察者在删除这些数据时,就能从系统中吸收热量。量子纠缠将观察者的状态和计算机的状态联在了一起。在这种方式下,他们知道的存储内容比在经典物理学中更多。

  两门学科“熵”相通

  在很大范围上,“熵”的含义在“信息论”和“热力学”两门学科中互相独立。在信息论中,熵用来衡量信息密度的平均信息量,比如可以用它来描述一条数据经最佳压缩后所占的存储容量。而在热力学中,熵描述了系统的混乱程度,如气体中的分子排列,熵值增加相当于热能增加。   

  雷内说:“而我们同时面对着这两种情况。即在量子力学的理论框架下,熵的概念同时描述了这二者。看起来两个熵的公式是一样的,人们也假定它们之间有关联。按照我们的研究,在两种情况下,熵可以看作是一种相对的‘知识贫乏’态。在测量这种熵的时候要秉承一个宗旨,即物体本身从本质上说并没有一定数量的熵,物体的熵总是依赖于观察者。”   

  还以删除数据为例,如果两个人分别删除一个内存中的数据,其中一人对这些数据知道的更多,她会觉得这个内存的熵更低,删除该内存所用的能量更少。在经典物理中,一个系统的理想状态是观察者认为它的熵是零,这表示观察者记忆的内容和系统内存中的内容完全一致,这才符合经典物理学。由于量子相关比经典相关更强,在量子纠缠中给了观察者多于整体系统的更多知识,导致了熵值小于零。

  不发会热反能制冷

  熵在量子物理学中有着不寻常的性质。但从信息论角度来计算时,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虽然理论物理学家在计算中已经使用了负熵,却并不理解它在热力学中或实验中的含义。   

  在经典物理的例子中,计算机内存是零熵,删除数据在理论上根本不需要耗能。而在量子纠缠和记忆(负熵)造成的“多出知识”,导致在删除数据的过程中,伴随着从计算机中清除了它因耗能而释放的热量。这正是负熵的物理含义。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开发出一种永动机”。雷内强调,数据只能被删除一次,所以不可能持续产生能量。而这一过程也破坏了纠缠,会带来能量输入将系统重置为初始状态。这并没有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就是说宇宙中的熵不会减少(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我们正处在第二定律的边缘,如果你再进一步,就会打破它。” 维德罗说。   

  熵的概念在热力学和信息论中虽不相同,却基本相通。它的用途远不止于计算电脑的发热量。比如,人们在信息论中处理熵的方法,很可能导致热力学的革新。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