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2011-05-11 15:46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饱含着对“十二五”的期待,中国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未来5年,中国社会发展将划出怎样的新轨迹?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什么?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5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积极建言献策,共绘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本报记者 郭涛 陆晓辉报道
转方式调结构迫在眉睫
“作为一名来自深圳经济特区的人大代表,听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感到非常激动和振奋。”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许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考核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标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指标等,把科学发展真正落到实处。二是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信息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完善,人流、物流等生产要素可以在更大范围快速配置,为区域合作拓展了空间、提供了机遇,制定战略规划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未来,要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布局,避免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同化。对于涉及区域合作的重大基础设施要加快建设,特别像深中通道这样能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战略通道要加快建设,为经济协调发展创造条件。三是为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议把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第二产业升级和文化创意等软性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厚健认为,我国经济已走入阶段性岔路口,以低成本劳动力为竞争力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规模经济模式受到很大局限,依靠投资拉动不可持续,结构调整才是惟一出路。周厚健表示,下一个5年,结构调整是“生死之战”,是企业远见和竞争较量的根本。“就产业宏观而言,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向高附加值、高技术、高集约化发展,这是企业谋取高利润率、高劳动生产率的价值所在;就企业微观而言,必须打造符合消费与技术发展规律的产业结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总裁贺同新表示,我国经济无论工业还是农业总体而言是大而不强,相关行业在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上处于被领导地位。按照目前资源消耗水平来看,我国的资源无法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务之急。贺同新建议,我国应发挥自身优势,集中资源,奋力突破重要主导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目的,以增强国际竞争力。除集中力量攻破技术难关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应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高铁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一发展路径,目前我国高铁产业已经站在世界前列,不少国家希望引进我国高铁技术,在高铁领域我国已经站在了产业链的最顶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周中枢认为,由于传统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高、从业者众多,所以我国必须花大力气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落实惠民政策的需要。他建议,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要注重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准入门槛和技术标准,实现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创新。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
“政策制定、执行都必须有系统的思考、全局的考虑,要有积极的、长远的规划。”全国人大代表、江苏证监局局长左红表示,以前中国股市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某些政策制定、制度安排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间要进行新股发行改革、支持创新业务、发展债券和衍生品市场,左红表示,这些改革措施是从结构、功能等层面对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是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必然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高小琼表示,为适应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新变化,建议国务院法制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尽快推动出台存款保险条例。在当前地方性金融业务迅速扩张的情况下,潜在的金融系统性风险需要密切关注和积极应对。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应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存款保险条例在明确存款保险制度的承保范围、保险限额、保险费率等问题的同时,尤其要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在存款保险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和职能,明确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必要的监督管理与资产处置权。
“当前我国产业界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种种问题,如对企业领导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创新管理能力不强,创新效率不高;创新效果有限,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1所所长、总工程师金东寒表示。
金东寒建议,一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完善国企领导考核指标,将指标与年薪挂钩,用股票期权或奖金延期支付等方式,激发国企的创新动力;二是引入首席技术官概念,从战略层面解决创新问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以共赢理念引导,整合各类资源,建立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联盟,提升创新效率。四是保持和增加企业的创新投入,强化企业的领导力培训。
对于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白世伟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2.2%的目标,我认为这方面的投入还不够,不能只靠政府投入研发经费,要推动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建议适当减少科技型企业的税收,调动科技型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表示:“应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投资,以‘无线城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创新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构建乡村数字生活。”他说,我国是手机生产、应用和使用大国,截至2010年年底,手机用户超过8.59亿户,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手机终端普及率正在快速提高,这为“无线城市”服务农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徐龙建议进一步加快“无线城市”建设,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无线城市”平台的“五大统筹功能”,促进城乡在生产流通、基层管理、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和劳动力等方面的统筹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加大信息化投资、普及信息化网络、推广信息化应用,打造“农村都市化”生活。例如在城乡生产流通统筹发展方面,可以以“无线城市”平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信息网,发布农产品需求信息;打造农牧产品溯源系统,保障农产品安全;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提高各种农副产品和生产生活用品的流通效率。
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建议,国家应该将移动互联网产业作为战略行业重点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同时在这一产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操作系统及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表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需要对过去10年好好总结,反省如何规范发展,这也是未来10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能否继续走好的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未来我国将形成2G、3G和4G在相当长时间内并存互补发展的局面,而不是简单的升级替换。在对LTE、4G等进行技术研究的同时,国内电信运营商应抓紧时间做好网络的覆盖和优化,脚踏实地发展好3G业务。
邬贺铨表示,我国能否健康快速地推进下一代网络发展取决于技术研究的超前性与网络建设的迫切需求之间的平衡,取决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多位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对于如何积极有序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建议,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重点攻克的方向和创新发展模式,避免走大的弯路。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特别是要把核心技术的突破放在首位,既要鼓励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更要为新兴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育和成长创造条件,同时完善产业激励政策,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
“从我调研的情况看,目前各地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非常重视,形成了快速起步的态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测绘局原局长陈邦柱表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避免同质化竞争。为此,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全国“一盘棋”进行科学布局。“各地区可以结合自己的产业基础、自然资源、科技实力、人文环境和发展优势等,扬长避短、因地制宜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陈邦柱说。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全国政协委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打破这一瓶颈至关重要。
梅兴保今年的提案就是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在培育铁路交通、内河航运等这些当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时,都是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他说,“我们可以以此为借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形成合力获得资金支持。”
创新制度构建人才高地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那么,如何吸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如何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献计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院长戴敏今年已经是第四次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扩大中医院校毕业生的执业范围的建议,她呼吁国家打破中西医职业资格的壁垒,允许中医院校毕业生报考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避免中医药人才流失。戴敏说,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规定,中医院校学生本科毕业后只能考中医执业类别,仅局限在中医类的执业范围,中医执业医师到综合医院西医科室执业不合法。这种硬性规定出发点虽然是为了避免中医药人才流失,但是因为这些中医师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就得不到保护,结果不仅没有给中医传承带来促进作用,反而加剧了中医药人才的流失。
“现有教育经费在教学培养实践环节中有较大差距,包括校内实验课和校外实践环节因经费不足很难达到应有的质量要求。”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应加大教育投入,保证基本教学培养环节的经费投入。例如,政府可加大生均拨款标准;适当放开收费,允许高校对一些特殊的培养环节另行增加收费(学生自愿为前提);倡导企业捐资助教。
“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在保障覆盖范围上还是不能保障大部分‘夹心层’的需求,同时也不能满足人才引进的需求。因此,需要在保障房政策中增加‘柔性租售房’这种新模式予以补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针对“柔性租售房”提出了具体建议:“柔性租售房”主要针对“夹心层”群体中的青年人才,如无房青年人才和引进人才。根据各系统或单位的人才状况,先把“柔性租售房”租赁给单位内部“夹心层”青年人才,租期可长可短,按照一定标准收取房租。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10年或20年以上,可将该套住房卖给青年人才,出售价格按市场价,青年人才此前累积交纳的租金在买房时可以抵作部分购房款。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少不了在绿色经济方面下功夫。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新增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多个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原有的主要污染排放指标则更加细化。部分政协委员认为,加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符合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要求。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第一次写入国家五年规划,意义不同寻常。全国政协常委、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解析:“11.4%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是未来5年调整我国能源结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8.3%到11.4%再到15%,5年一跨越。张国宝表示,未来10年我国将致力于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使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提高至2015年的11.4%,到2020年实现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15%的目标。
“要完成这个约束性指标,必须如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所要求,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说,这包括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有效发展风电,积极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同时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十一五’提出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虽然已经完成,但目前来看只能算勉强达标,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很多地方为完成这项指标强行‘拉闸限电’,收尾收得不太理想。”王炳华认为,未来5年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容易减排的都减排了,下一步减排要多靠机制和技术。”
对此,民革中央建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尽快制定和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法》和《推进“绿色中国”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并在“十二五”规划中凸显环保、低碳和新能源等内容,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范和保障节能减排工作的贯彻落实。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议,按照行业或部门分门别类确定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等标准,将节能减排指标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对于超额完成节能指标任务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于未能完成的企业处以重罚;采用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积极投身环保、新能源以及节能产品的开发产业;采用梯级电价、水价,鼓励企业自觉节能减排。
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显著效果,共有两批11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这些单位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科技产业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孟祥瑞认为,煤炭工业是资源开发型行业,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是促进资源高效、洁净利用,充分挖掘资源利用价值,促进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他建议研究制定有效的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管理体系和激励办法,逐步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试点项目的支持。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加强规划衔接与指导,推动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与矿区规划建设项目统一规划、统一核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这项工作如何有序有效开展?我认为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刘绍忠表示,首先是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不能搞“一刀切”,中国这么大,东部和西部发展差异这么大,“一刀切”的政策不利于西部发展,希望加快制定东西部有别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第二,建立节能减排、单位产品成本和效益等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现在淘汰落后产能都是以装置的大小作为标准,但装置大小不完全代表单位产品能耗和效益的高低,因此不能简单以装置大小作为淘汰标准,否则会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刺激企业盲目求大,而不是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来提高效益。
此外,刘绍忠建议,对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财政资金、金融政策方向的支持,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补贴标准。在西部地区,淘汰一台装置往往就是淘汰一个企业,职工安置、呆坏账处理等后续工作的压力很大,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希望国家加大支持力度,使该关停的装置能够按时关停,而企业能够谋求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