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的空白之忧
2010-10-07 21:49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神舟”升空、“嫦娥”探月,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让更多国人开始仰望星空,欣喜于祖国科技的进步。但也许有一天,我们仰望星空时却只有遗憾,因为“我国高校对行星科学人才的培养,几乎一片空白”。
后继无人的深空探索何以为继?日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和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肖龙所表达的上述观点不免让人担忧,我们的大学还有多少这样的学科空白?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是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我国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问题一直存在。
近些年来,在各方舆论的影响特别是就业压力的挤压下,围绕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目标,学科建设和调整的步伐有所加快。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显现出严重的功利化倾向:社会上热什么,学校就开什么专业,一时间改专业名称、创专业新名词,学校忙得是不亦乐乎。学科建设缺乏科学和战略的思考,显得盲目、被动,也缺少个性,更缺少超前性、战略性的规划。另外,在学科设置上,学校还缺乏自主权,一般大学均无专业设置、学科设置的权力,这也影响了高校主动调整专业的积极性。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这也就需要有前瞻性,不能总是亡羊补牢,缺人用了,才想起来要建学科来培养。一所大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和学校的发展方向相结合,也要和国家的战略目标相契合。正如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特曼所言:“大学不仅是求知的处所,它们对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布局、人口的密度和所在地区的声望,都可以发挥巨大的经济影响。”
当然,亡羊补牢,补毕竟比不补要好得多。高校在加快紧缺人才培养的同时更要想想,还有哪些学科的空白需要真补。只有这样,类似的担忧才会少一些。另外,主管部门既要给予高校更多的学科及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也应根据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需求,统筹规划全国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布局,促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