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力行业“无人化”的拐点来了:全国首条全流程无人化油品检测流水线投运!

2025-05-27 14:43 来源:中控技术

近日,国网福建电科院成功投运全国首条全流程无人化油品检测流水线!这条由中控技术控股子公司中控全世科技(宁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控全世科技”)打造的“全流程无人化流水线”,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机器人、机器视觉、智能调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每日检验量提升至200+油样、500+检测项目,实现了从电力绝缘油样品接收到样品化验、检测报告输出的全流程自动化,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油化检测正式迈入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

老百姓生活依赖的基础设施,为何必须“无人化”?

电力绝缘油(又称“电气油”)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绝缘和冷却介质,被称为变压器的“血液”,其性能直接决定设备的安全运行、寿命和电网稳定性。对于电网设备来说,油化试验是检测变电设备健康状态的核心手段之一。当电网设备放电或热故障时,将会在“油样”里产生“代谢物”,反映在化验单上,就相当于出现了可怕的箭头。因此,开展电力设备及时精准的“血检”,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之举。

电网、发电企业的油质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流程包含检测任务、资源配置、物料管控、数据共享及智能应用等,在高度依赖人工检验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工具和流程来统筹管理这些复杂的工作,经常遇到遗漏、冲突或者是衔接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传统的实验室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效、精准、快速的需求,无法适应多变的供电环境,严重时还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当前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国网福建电科院承担了福建省油化集中检测任务,并通过联合中控技术开展的实践探索,加快了油品检测高新技术的发展。

技术拆解:AI视觉+机器人+Q-Lab智能算法,如何“再造”检测流程?

走进国网福建电科院绝缘介质实验室,无人化油品检测流水线高速运转,一幕幕智慧场景正在上演。如果说电力设备里的绝缘油被视为“待检患者的血液样品”,那么被形象地称为“智能医生”的全流程无人化的流水线是如何工作的呢?

扫码挂号:每瓶油样都有专属二维码,能够关联到变压器设备,像病人的电子病历,记录需要检测的项目。

自动分诊: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把油样分派到不同 “诊室”(耐压、微水等检测区)。

精准化验:机械臂代替人手全自动完成开盖、取样、检测等工作,检测完成数据自动上传。健康档案:汇聚全福建省2500台充油电气设备油品数字档案,构建起三维立体的设备健康画像,异常时自动预警,还能预测潜在风险。

中控全世科技在包含样品接收、自动样品流转、自动样品分拣、自动耐压分析、自动介损分析、自动微水分析、自动色谱分析、留样立体库,以及Q-Lab对质量数据的智能分析等全流程中,提供了以“AI视觉+机器人+Q-Lab智能算法”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将全人工工作量降低到10%以下,实现从“手工化验”到“全自动体检”的飞跃。

自动样品分拣

自动样品流转

自动微水分析

自动介损分析

国网福建电科院刘慧鑫博士说,"过去检测员需手动分拣样品,试验时还需手动记录数据参数,一批次只能完成一项油样检测任务。现在扫描二维码即可激活全自动流程,不仅由机械臂自动分拣样品,还可同时完成多项检测任务。”

商业账本:省下的不仅是人力,更是“隐性成本”

这套无人化油品检测流水线建成投产后除直接成本的减少以外,更深层的价值在于降低了由风险问题引发的各项潜在成本。

预防性维护:通过提高检测频次(每日200+样本),可将故障发现节点从“事后”提前至“萌芽期”。合规性保障:通过全流程自动化检测,实现自动生成标准化报告,避免人工操作导致的合规风险。电网稳定性:减少非计划停电,潜在经济效益或达每年千万元级。

中控全世科技总经理赵有绚表示:“就像自动化产线颠覆了汽车制造行业一样,电力行业绝缘介质的无人化检测流水线的意义不是‘机器换人’,这套解决方案的ROI(投资回报率)也不是简单的‘省钱’,而是帮客户‘赚钱’,将‘定期检修’转向‘实时监测’,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每避免一次重大停电,收益可能是投入的数十倍。”

这是一场效率与安全的革命,亦是打开万亿级电力运维市场的钥匙。此前,中控全世科技在石化化工、油气等领域积累的经验,正快速复制到电力行业。中控全世科技将垂直场景的know-how与通用技术结合,借此项目跻身“电力智能化”赛道,定能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抢占高地。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