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立下工业发展“军令状”,哪些新兴产业要跑起来了?
2025-01-17 15:28 来源:中经传媒智库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对经济发展起到“压舱石”作用。
最近几周,地方两会密集召开,谋定2025年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敲定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
2025年,多数地方预期经济增长目标为5%或5.5%左右。细细观察今年各地政府的政策着力点,“扩内需”居于重要位置,“两重”“两新”成为高频词。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也被频频提及。
业内分析,2025年工业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较为严峻复杂,但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等优势,工业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工业大省仍将在2025年挑起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大梁,其他地区也将各有侧重、各展所长,汇聚起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大合力。
工业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2024年,工业增速维持高位,成为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力量。
工信部预计,202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制造业投资持续扩大,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万亿元。电信业务总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同比均增长11%左右。
这一年,产业频现突破,高效率成果转化不断推进。
C919累计交付14架,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首发成功……依托供需优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链的好技术不断变成产业链的新应用。
同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00家高水平5G工厂,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83家,完成12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178家国家高新区提质增效成效明显,累计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80家。
新征程上,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加强对工业大省运行调度和督促指导,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同时,研究制定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的方案,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政策落实,并启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
多省“亮剑”今年增速目标
目前,上海、广东、河北、福建、广西、黑龙江、吉林、天津、北京、湖南、海南、内蒙古等十余省份召开了地方两会,明确了2025年工业增速目标。
举例来看,以工业大省山东为例。
1月15日召开的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山东将确保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继续保持工业大省领先位势。“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将滚动推进,确保全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达到1.2万个左右,带动技改投资增长7%以上;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有望突破94%。
同日,广东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今年,广东进一步定下了6%的工业增长目标,幅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约1个百分点,也是今年该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主要预期目标中最高的。
1月14日,广西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数字等服务消费;培育壮大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展“广西旅游年”活动,推进200个以上投资超亿元的文旅重大项目。
1月16日,陕西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乘用车、太阳能光伏等重点产业建设,推动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法士特新能源变速箱等项目投产达效。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3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仿真实验室副主任张晓兰表示,2024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特别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经济平稳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2025年,工业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较为严峻复杂,但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等优势,工业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要将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向好的实绩,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多省瞄准“未来产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
根据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广东将继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包括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特别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国第一个实现“城市经济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城市——上海而言,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上海将围绕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6G、量子计算、聚变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研究布局;全链条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此外,上海还将着眼产业智能化,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持续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和智能机器人研发应用,大力培育发展智能经济形态。
同时,湖南作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大省,湖南省提出,培育壮大锂电新能源材料、低空经济、安全应急等新兴产业,力争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形成新的增长引擎。探索建立人工智能、生命工程等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一体推进“技术-产品-标准-场景”联动迭代。
赛迪研究院调研发现,部分省市在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布局中,更倾向选择那些普遍认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细分赛道,但本地在该领域存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相关产业生态不完善等情况,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胡拥军表示,未来产业的时空布局突出动态调整、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根据技术成熟度、市场发育度变化,坚持“走一步、看三步”,从近期、中期、远期分阶段梯次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此外,还要结合各地科教资源、产业基础等差异,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因地制宜引导各地找准细分赛道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围绕未来技术产业化与重点领域未来化,探索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发展路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