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施耐德电气站在AI场景应用的洪流之下

2024-06-24 14:1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有着百年历史的某全球500强啤酒制造商,深刻感受到了AI的场景化应用对其生产线的颠覆式改变。

在该啤酒制造商的工厂中,通过应用施耐德电气AI解决方案,对全量生产数据进行汇聚、分析,继而敏锐监测工况,并预测、微调最优控制策略,最终完成20%的物料节约和15%的效率提升,实现优质安全生产。

数字化转型行至深水区,AI带来的变革风起云涌。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AI重塑时代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尤其是得益于算法的突破、算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海量数据的持续积累,AI技术正逐渐从理论走向工业领域的应用实践,切入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还有很多的细分场景可以挖掘,不仅能覆盖工业全流程各环节,提高各环节自身运作效率,还能挖掘各单一环节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而赋能整体的预测、生产、管理、决策,实现精细化管理,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认为,AI与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将进一步释放数字化潜能,为推动产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强大驱动力。

这是一场既争朝夕又抢未来的变革。有预见性的产业巨头们都在力争将AI场景化应用延展到制造与能源的神经末梢,从而抵达新的数字化革命窗口。在这场变革中,要实现AI价值,需要创新和生态两大力量。这其中,AI既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强力催化剂,又是中国智造的关键引擎,更是生态圈探索的重要方向。

政策也如期抵达。今年年初,国家数据局发布首个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聚焦12类行业打造300个应用场景,力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跨越;而后3月份,“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绿色低碳转型的强力催化剂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之下,企业的节能降碳需求愈发迫切,也为AI应用提供了更多场景落地的可能。

在东北某银行数据中心的暖通节能优化项目中,施耐德电气采用智能冷站解决方案,对冷水机组现场进行优化。优化策略执行一周后的效果估算显示,该数据中心冷机的额定工况性能(COP)提升将近20%,平均用电量降低16.4%。

AI的爆发正给数据中心行业带来每年高达20-30%的市场增长空间。依托前沿的行业洞察和丰富实践经验,施耐德电气基于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给数据中心提供诸如供配电设备、机柜等绿色高效硬件产品同时,还提供管理AI集群的应用软件工具,并已衍生出成功案例。

以改造上述数据中心的暖通空调系统为例,节能上的应用是影响制药、电子、数据中心等用户整体能源效率的重要一环。施耐德电气智能冷战解决方案结合AI建模和数据分析算法,可以帮助用户搭建系统层的智能“大脑”,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实现超过10%的节能效率提升,以及超过50%的人员效率提升。

施耐德电气将AI技术与自身在工业自动化与能源管理领域的技术与经验相结合,积极赋能工业、楼宇、基础设施等不同行业的用户加速实现节能减碳和智能化运营。项目数据显示,施耐德电气基于AI技术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年度5-10%的能耗降低,以及3-5%的效率提升。

“AI 与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是推动数智化转型的关键变量,也是加速绿色化协同转型的必然路径。”在丁晓红看来,施耐德电气正是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 AI 与不同应用场景的融合,为企业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智造的关键引擎

在经历46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产业向上升级,正从最初的“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AI场景应用是中国智造的关键引擎,并令行业充满期待。

在施耐德电气2024年创新峰会上,北京双鹤制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崇直言,“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已经在我们的产品上有所应用。我们有一款设备叫泡罩包装机,主要用来药粒包装。两年前,我们引入了基于大模型算力卷积神经网络,替代了普通相机检测。以前,检测系统仅仅可以检查是否缺少药粒,而现在通过深度学习,不仅可以检测是否缺少药粒,还能自动甄别成品质量。”

“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这个系统越用越好用。”该人士表示。

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AI技术,不断探索AI与不同应用场景的融合。世界经济论坛数据显示,全球灯塔工厂申请案例中均已部署AI技术,AI技术在所有应用方案中占比超过60%,并由此带来超过30%的业务绩效。

基于百年的工业制造与电气经验,施耐德电气的优势在于,其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不同门类制造业的客户资源,使得其拥有丰富的工业场景和数据资源,将AI技术与能源管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具体场景相融合,引领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这场新的AI在工业中场景化应用大潮中,施耐德电气不仅仅是AI场景化应用的赋能者,同时亦是实践者。

作为实践者,施耐德电气在全球200多家工厂和物流中心为AI应用创新提供了丰沃的“试验田”。这其中,22家中国区工厂已基本部署了基于AI算法的预测性维护,每家工厂通过减少宕机和备件消耗,降低了50-120万不等的年度成本,并利用AI算法降低工厂能耗;得益于AI、数字孪生、5G等技术覆盖,无锡工厂实现了端到端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端到端“灯塔工厂”。

从自身改造到将自身成功经验赋能客户,施耐德电气寻求更广泛的成功。比如,李崇就在创新峰会上表示,双鹤制药装备与施耐德电气深度融合,共同开发整个设备的操控系统。未来,双方期待的深度合作就是人工智能方向。

丁晓红表示,目前,施耐德电气已经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视觉识别、预测分析、设备控制、工艺优化、能效优化、操作员培训等一系列具体场景,并积极引领产业生态进行联合共创。

生态圈探索的重要方向

施耐德电气深知,创新需要构建的是一个开放、协作的生态系统。AI更不例外。积极构建生态圈,与各方共同围绕数字价值链融合共创,是AI应用场景走深向实的最佳路径。

杭州拓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深科技”)如今很感谢“创赢计划”对于公司发展的转变。2022年,凭借基于电流指纹边缘算法技术的AI电力数字化生态,拓深科技从数百家企业中脱颖而出,加入施耐德电气第二季创赢计划。如今双方合作的技术产品,已经在一些酒店、宿舍等场景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

“拓深科技”的故事还在继续。同样在创新峰会上启动的第五季创赢计划,携手产、学、研、用各方,聚焦绿色智能制造和绿色能源管理两大领域,开启“成长营、加速营、AI+探索营”全新三营模式,其中AI+探索营为今年全新推出。

此中,成长营聚焦五大(垃圾焚烧电厂燃烧参数优化等)具有市场成熟度的联创方案,加速营发布八大联创解决方案(AIGC在绿色智慧供应链的应用等),AI+探索营聚焦AI+行业的赛道探索与生态创新,推动产品的规模化应用或是加速创新成果的落地。

事实上,2023年第四季创赢计划即有AI在供应链场景应用的探索,而今年随着AI更多走上场景融合的战场而作为独立营设立,主要挖掘能源管理与自动化行业用户对AI赋能业务的真实需求和场景,突破其间的关键痛点,并力推AI技术与实际场景的融合。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熊宜对于第五季的创赢计划极为期许:“自2020年以来,施耐德电气创赢计划始终致力于打造集创业孵化、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平台,为工业及能源领域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持续赋能。今年,我们在双营模式基础上,全新打造了AI探索营,将聚力挖掘AI技术融合行业场景的庞大应用潜力,加速行业双转型,共赴更加智能、可持续的创新未来。”

显然,在AI创新创业浪潮席卷之下,“单打独斗”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需要激发“集群效应”破解诸多场景落地难题。

丁晓红坦言,长远来看,施耐德电气必须要深化人工智能在实体产业中的应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除了自身修炼内功外,还需要融合共创、开放协同。“自己掌握核心能力,并不代表自己要做所有的事情,术业有专攻,赋能合适的伙伴帮助你更快、更高效的实现目标,并形成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复制能力。”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