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平院士:新型工业化将带来很多全新增长点
2023-06-07 13:53 来源:中国电子报
近日,浙江大学讲席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尔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型工业化是建立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工业现代化,应该以国家发展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底层关键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浙江大学讲席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尔平
新型工业化既提出了更先进的发展要求,又带来了新增长点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工业化的全球格局和技术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区别于传统概念中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让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李尔平认为,一方面,新型工业化提出了更先进的发展要求,加速了各学科、各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加速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也为我国工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全新的增长点。
以车联网为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已走在了世界前列。汽车从传统交通驾驶工具进化为一个兼具“汽车”“手机”“电脑”功能的新型移动终端,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新的增长点不断显现出来。比如硬件方面,汽车生产制造中,很多曾经强依赖于外国进口的基础元器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这给本土厂商带来更多市场机会。软件方面,汽车智能化、自动驾驶等发展趋势,让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评估、分析、仿真环节显得愈发重要,这同样也给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增长点。
新型工业化核心着力点在于底层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关键在于把握技术先进性,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紧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李尔平表示,要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首先必须快速提升我国工业产品的可靠性。而工业技术能力,尤其是底层关键技术能力,正是决定工业产品性能质量与可靠性的重要一环。
在他看来,电磁兼容和电磁安全是提升工业产品可靠性的一项重要底层技术。“今天的工业发展智能化、数字化趋势明显,电子设备无处不在,任何一个电子设备都会面临电磁兼容和电磁安全等问题。虽然电磁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涉及智能汽车、信息通信、半导体、机器人等各行各业,重要性毋庸置疑。”李尔平说道。
根据摩尔定律,半导体芯片上可集成的元器件数目每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然而,受线路产生的热量、响应速度及密集线路间电磁干扰的限制,实际芯片的性能却并不能按摩尔定律描述的那样快速地提升。要提升芯片性能,电磁性能问题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从低端芯片到高端芯片,核心是要提升可靠性,那就必须在芯片包括设计、制造到封装在内的每一个环节提前把电磁问题考虑进去。”李尔平说道。
产学研融合发展是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重要路径
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打造工业发展的新动力、新优势、新布局、新路径,任重而道远,离不开各方的协同合作。李尔平指出,产学研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加速技术更新迭代、扩大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更高的水平上推动产学研之间的交叉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有全局观,要把国家发展需求放在首位。”李尔平表示横向来看,产学研应该联动起来,对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国际上做到什么程度、国内可以做到什么程度,从成长能力、发展潜力、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上进行预见,以此为基础优化配置资源,合理规避风险;纵向来看,应该以时间线为轴,总结同一个技术、同一类产业以前在发展过程中的成果与经验,分析现阶段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趋势与方向。
“参考国际行业的做法,应该组建一些真正有影响力的产业协会、产业联盟,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实打实的服务。”李尔平建议称,“过去大家都是各做各的,没能形成合力。硬科技方面发展得不错,但软科技方面重视程度不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产业分析、技术评估、咨询服务等都是非常缺乏的。”
此外,李尔平指出,新型工业化发展不能只注重产品开发、技术突破,还要重视国际标准的建设。产学研各方应该加强对接与交流,主动参与到国际标准制定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工业产品、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让中国智造“走出去”,争取更多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