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如何抓住数字化新机会
2021-06-25 14:34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众多传统产业在生产、运营、管理和营销等诸多环节实现了智能化。但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也面临着不会转、不能转和不敢转等困境。
当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传统产业的机会在哪里?又该如何行动?在近日举行的2021CCF青年精英大会上,多位数字领域专家、企业家对此展开了讨论。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挑战大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及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共识。
数字化时代已来临,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如何?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挑战?
“目前,我国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整体处于数字化2.0阶段,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自动化阶段,离数字化还有一定的距离。”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技术院院长石恒说。
“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会遇到很多困境。”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陶耀东举例说,例如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不会转,数字化改造成本偏高不能转,人才储备不足不敢转,战略不清晰决策层不善转、不愿意转。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过程。虽然转型面临着诸多挑战,但转型是大势所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传统产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途径。
陶耀东表示,企业通过深化数字技术在生产、运营、管理和营销等诸多环节的应用,实现企业以及产业层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以此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从三个维度看企业数字化转型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传统产业已经成为数字技术应用、创新的重要场景,两者之间的融合亦支撑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那未来企业数字化的愿景将是什么样?
在石恒看来,企业数字化转型要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企业离不开用户,我们认为用户将来会从消费者变成一个生产者,深度地参与生产,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一个产品。”
第二个是数据,数据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以前的资产是硬件、厂房等,现在越来越向数据转化。数据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经营的大数据,不管你是制造型还是营销型的企业,大数据会为你带来更多的发展动力,二是用户个性化的小数据。”石恒说。
第三,单打独斗的企业越来越少。石恒表示:“协同创新和生态体系的建设,是企业未来数字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向。”
对此,石恒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有清晰的商业逻辑。如果企业自身的商业逻辑不明确、不清晰,进行数字化就会迷失方向。其次,一定要有数字化顶层架构的设计,要对企业的信息化原有模式进行颠覆和创新。第三要明确突破口,因为数字化的内容非常多,所有东西都做会找不到方向,要从痛点和难点入手,先解决核心问题。
数字化转型着力破解人才问题
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人才。王晓明表示,数字化转型或者数字化进程中,其实最大的制约是人才的问题,而且这个缺口非常大。
此前发布的《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显示,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数字人才最集中的三个区域。从职能角度而言,目前中国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只有不到5%。
现阶段,数字化人才已无法满足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明说,为解决数字化人才的缺口,需要从国家顶层设计出发,从大学、高校、科研院所一直到行业,都要有一个系统的人才解决方案。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尤为显著。沈阳市浑南区区长、沈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闫占峰介绍,最近有很多企业把研发机构或者研究院的分支机构设在沈阳高新区,有人才回流的趋势,而且愈发显现。
“能留住人就能留住企业,沈阳高新区已出台一系列人才新政,为人才在高新区生活、工作、创业方面提供便利条件。”闫占峰说。
辽宁宏图创展测绘勘察有限公司是沈阳高新区一家专业的测绘地理信息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一家从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的代表企业。在会上,辽宁宏图创展测绘勘察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莉萍分享了企业吸引人才助力数字化转型的经验。“走出去、请进来、留得住”成为吸引数字化人才的关键举措。
刘莉萍说,首先企业要走出去,目前,该企业已与全国多家高校共建实验室。其次是与行业内的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把一些高端的技术和人才引进来。第三,企业自身注重人才的培养,为人才发展提供土壤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