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电工技术
电工技术
回帖
发帖
正文
主题:介绍一种1000A以上的大电流晶闸管触发电路--隔离直流触发
点击:3145 回复:14
楼主
编辑
引用
管理
lintv
采用了一种新颖的直流触发方式,触发电流大小取决于直流电源的功率,轻松输出1-3A的触发电流,可靠触发1000A以上的可控硅(千A级晶闸管需要1A以上的触发电流),电路图:
13-05-15 23:50
1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kdrjl
东西做的漂亮。不过体积有点大,因为用的都是传统封装的电子元器件,还有厚膜电路。这些封装技术15-20年以前,非常的流行,现在就差事了。
有关大功率的智能可控硅模块,把硅(功率元件)与触发电路、驱动电路全部的集成在一个模块里,外部只需提供0-10V的弱电直流信号,即可0-100%移相触发了。非常的方便使用。这种模块的制造商现在国内有很多,质量也是很稳定的。价格也不贵。应该说,时代的发展,电力电子元器件还是不断的翻新了。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可控硅的使用和触发电路的原理,没有改变。改变的就是形式。
13-05-16 08:26
2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qinhya
引用
kdrjl
在 2013/5/16 8:26:11 发言
【内容省略】
13-05-16 10:00
3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lintv
版主讲的“智能可控硅模块”使用确实非常方便,用于阻性负载很好,可是当用于感性负载时交流波形不对称,以下波形就是“智能可控硅模块”带感性负载时的实测波形:这块模块是三相40A,国内知名厂家淄博**的产品,很贵的哦。
可控硅触发是个古老的问题,国内能做好的又有几家呢?如有机会,一定要测试一下波形!保证大有收获!!!
前几年的“软启动是个骗局”争论的好久,由于大部分坛友没有机会去测试波形,大家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软启动器自身品质欠佳!
国内能把三相移相做好的太少了!几乎没有!不相信就测波形吧。
前几天用一台2.2kw电机做了个软启动对比实验,采用了淄博**“智能可控硅模块”与本人的触发板,对比波形如下:
采用智能模块:启动电流2A---3.4A,电流小于2A时电机时不转有明显交流声,启动不平稳。
采用触发板外接可控硅:启动电流1.5A---2.5A ,1.5A就能启动,小于1.5A交流声很小,启动平稳。
如果负载是变压器(单相三相均可以),那就更明显了,不用示波器,用钳形电流表测空载电流,通过可控硅移相调压,虽然电压降低了可是空载电流却上升了!!为什么?
原因是正负半周不等,含直流分量的电压接到变压器上使矽钢片偏磁而饱和,本人实际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各样的触发板,95%都是这样,包括部分进口触发板!所以萌发了自己研发触发板的想法。
13-05-16 17:28
4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lintv
13-05-16 17:29
5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lintv
以下是触发板 外接6只可控硅的实测波形:
13-05-16 17:35
6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kdrjl
不会吧?我们一直在用智能模块触发直流电机的励磁,那个可是大电感负载,一直稳定可靠呀,没有你说的问题耶。否则,我们的客户也不干呀。
我们一直在用这种智能的模块,都是用于电感电路的。不是阻性负载。当然用谁家的,就不提了。说的是这种方法嘛。
13-05-16 19:57
7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lintv
励磁是直流负载,不存在交流正负半周不对称问题,智能模块可以用于直流场合,劣质触发板用于直流和阻性负载时没有问题。
用于交流输出的感性负载,如变压器,电机就有明显差异了。
13-05-16 21:35
8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kdrjl
这是技术路线问题,大功率的可控硅采用交流控制的,我一般是不会选用的方案。如果要用,也是过零触发的应用,移相触发用于交流,电流又那么大,对周边的用电设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3-05-17 19:06
9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qinhya
引用
lintv
在 2013/5/16 17:29:35 发言
【内容省略】
请教一下楼主测的这个是负载的电流波形还是电话压波形?
13-05-20 08:23
上一页
下一页
工控新闻
伊顿宣布将收购宝德热管理业务,引入关键液冷技术以拓展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研华边缘AI新方案:NVIDIA Jetson Thor助力医疗、机器人、大模型领域迎接新机遇!
ROHM开发出搭载VCSEL的高速高精度接近传感器“RPR-0730”
罗克韦尔自动化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四大关键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突破行业限制,国产头部USB企业如何借力生态伙伴,拓展热门消费电子行业?
蓝思科技与越疆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并下达1000台机器人采购订单
前三季度全国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
工信部: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
更多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