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
2016-08-12 10:29
2016年8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2015年度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72.68,比2014年增长6.54。其中,基础环境指数为75.38,增长了3.67;工业应用指数为66.04,增长了6.34;应用效益指数为83.25,增长了9.82。
根据2011-2015年连续五年的监测评估,2015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六大特点:
一是全国两化融合进入快速发展期。2012-2015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分别为59.07、61.95、66.14、72.68,2013-2015年指数增长量分别是6.34、2.88、4.19、6.54,增长率分别是4.88%、6.76%、9.89%,2013-2015年增长速度呈逐年加快态势。这表明我国两化融合正步入深化应用、变革创新、引领转型的新阶段,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增强企业创新活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
表1,2015年全国及各省份两化融合指数
| 省份 | 基础环境指数 | 工业应用指数 | 应用效益指数 | 总指数 | 
| 广东 | 94.94 | 82.40 | 135.62 | 98.84 | 
| 浙江 | 91.64 | 94.04 | 112.88 | 98.15 | 
| 江苏 | 91.67 | 80.94 | 135.94 | 97.37 | 
| 上海 | 94.46 | 84.25 | 119.19 | 95.54 | 
| 山东 | 85.77 | 85.78 | 114.65 | 93.00 | 
| 北京 | 97.01 | 74.68 | 120.02 | 91.60 | 
| 福建 | 91.03 | 76.91 | 101.88 | 86.68 | 
| 安徽 | 70.06 | 88.22 | 92.04 | 84.64 | 
| 湖北 | 74.01 | 81.59 | 92.44 | 82.41 | 
| 湖南 | 76.91 | 81.41 | 89.12 | 82.22 | 
| 天津 | 79.36 | 70.09 | 106.89 | 81.61 | 
| 四川 | 76.70 | 66.09 | 104.37 | 78.31 | 
| 重庆 | 81.08 | 65.15 | 97.63 | 77.25 | 
| 黑龙江 | 80.15 | 80.81 | 64.2 | 76.49 | 
| 辽宁 | 85.49 | 60.16 | 96.59 | 75.60 | 
| 河北 | 84.73 | 70.24 | 71.27 | 74.12 | 
| 广西 | 67.25 | 76.12 | 70.94 | 72.61 | 
| 河南 | 76.54 | 63.9 | 83.13 | 71.87 | 
| 江西 | 63.54 | 70.61 | 77.61 | 70.59 | 
| 贵州 | 72.82 | 67.11 | 59.8 | 66.71 | 
| 陕西 | 65.69 | 56.55 | 86.13 | 66.23 | 
| 吉林 | 71.66 | 60.41 | 70.53 | 65.75 | 
| 内蒙古 | 78.53 | 45.97 | 59.50 | 57.49 | 
| 新疆 | 68.63 | 51.94 | 55.35 | 56.96 | 
| 海南 | 68.12 | 45.27 | 58.04 | 54.18 | 
| 宁夏 | 54.85 | 53.98 | 50.17 | 53.25 | 
| 山西 | 64.04 | 47.44 | 53.83 | 53.19 | 
| 甘肃 | 71.33 | 46.67 | 47.86 | 53.13 | 
| 青海 | 72.80 | 40.00 | 45.29 | 49.52 | 
| 云南 | 47.11 | 44.15 | 50.86 | 46.57 | 
| 西藏 | 38.87 | 34.30 | 56.94 | 41.10 | 
| 全国均值 | 75.38 | 66.04 | 83.25 | 72.68 
 |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二是基础环境建设效果明显。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指数已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城(省)域网出口带宽和固定宽带普及率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全面实施“宽带中国”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全光网城市建设,狠抓网络提速降费。截止2015年底,8M以上、20M以上宽带用户总数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分别达69.9%、33.4%,比2014年分别提升了29、23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电子商务成为发展亮点。我国电子商务正加速从消费领域向工业领域延伸,已成为整合产业链资源、引领生产方式变革、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2015年,重点行业典型企业采购环节和销售环节电子商务应用指数分别增长8.37和10.28,均高于2014年的5.41和4.75的增长量。
四是工业互联初步形成。根据连续五年的监测和评估,2015年全国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使用互联网开展业务,大中型企业普遍使用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基于互联网的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互联网开展的按需制造、众包众设、协同设计等模式不断涌现。从2015年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看,代表网络普及和应用水平的基础环境指数为75.38,比2011年增长了23.45,年均复合增长率7.33%(参见表3)。这说明,宽带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基本普及,工业互联网已经形成。
表2 2011-2015年全国两化融合基础环境类指标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五是工业信息系统大幅提高集成互通水平。2015年重点行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提高到51.3%, ERP、MES等信息系统普及率分别达到62.71%、69.67%,跨企业跨平台的SCM、PLM等以综合集成、互联互通为特征的信息系统普及率均接近60%。这说明,我国工业企业信息化已从单项业务信息技术应用向多业务多技术综合集成转变,从内部信息系统集成向跨企业互联互通转变,从单一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转变,并正在拓展出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新型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在工业信息系统大型化、集成化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工业生产出现了网络化、虚拟化和协同化新特点,融合信息网络和生产设施的信息物理系统(CPS)开始形成,发展智能制造的条件趋于成熟。
表3 2011-2015年全国两化融指标指数合工业应用类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六是东中西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2015年东部两化融合平均指数是86.06,中部是73.40,西部是59.93,东中、中西、东西部差值分别扩大为12.66、13.47和26.13,这表明我国东中西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渐加大。
表 4 2011-2015年我国东中部、中西部、东西部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差值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东部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省份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省份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从各省数据来看,2015年多数省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广东、湖北、云南、山东、浙江发展总指数增长最快,天津、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安徽、河北、北京、福建发展总指数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基础环境方面,重庆、内蒙古、河北、贵州、甘肃增长最快。在工业应用方面,广东、云南、湖北、浙江、天津增长最快。在应用效益方面,西藏、安徽、河北、广西、山东增长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