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强国之日本篇
2007-12-18 17:06 来源:自动化网
[导读]:自动化网于4月6日推出的“自动化强国之德国篇”收到了广大网友的高度关注,在这里先感谢大家对自动化网的关注与支持。日本是现在世界上排第二的经济大国,排除历史和政治因素,专就经济建设方面而言,我们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能力。日本与中国是邻国,研究日本的自动化发展过程,应该能找出更多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地方。
![]()
日本概况:
日本的电子工业
日本的汽车工业
日本的造船工业
日本的钢铁工业
日本的机械工业
日本的其它行业
日本的自动化企业
编后:在1853年7月8日“黑船来航”之前,德川将军已经统治这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达250年之久。佩里准将带来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菲尔·莫尔的一封信,并用炮火命令日本统治者解除壁垒,对外开放。
但是在1853年之后的数十年里,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甚至在今天,令美国沮丧的不是日本的闭关自守,而是日本在很久以前就学会根据自身条件对外开放的本领。毕竟,在那些黑船驶进江户湾前后,许多国家都在西方的炮火下打开了大门。日本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根据自己的目标自行决定对外开放方式的能力。
这种能力所导致的一个后果是日本的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一直不停地抱怨该国的经济做法。在20世纪80年代,对日本的抨击又一次达到高潮。当时,美国的政客和商人把日美巨额贸易顺差的原因归结为“不公平”竞争。但其实早在1853年“黑船来航”之后的数十年里,人们就曾听到过类似的怨言。当时的美国讽刺作家彼得·芬利·邓恩在19世纪末塑造的人物形象“杜利先生”给这种态度下了结论:“问题在于,当那位英勇的准将踢开大门时,我们没有进去,而他们出来了。”因此,在1853年之后一个半世纪里,日本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经济传奇之一。[
日本的国旗 | 日本的国徽 |
日本的电子工业
|
电子工业是典型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成为工业结构转换的重点发展部门之一。电子工业的分类很多,主要包括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收录音机、集成电路和机器人等。其中集成电路工业(IC工业)又称做电子工业,它是电子工业的“心脏”,在日本被称为产业的“粮食”或产业的“能源”。如今它已发展成为电子工业的重要专门化部门。 |
日本的汽车工业
|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当首推汽车工业。目前日本的汽车工业占日本国民总产值的10%,就业人口的10%也都从事与汽车工业有关的工作,日本的巨额对外贸易黑字也是主要来源于汽车的出口。战后日本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国,应该归因于日本政府计划经济的成功。 |
日本的造船工业
|
1955年,日本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迄今一直保有全球最高水平的造船技术。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造船工业曾遭遇两次低谷期。90年代起,全行业进行大规模重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近10年的压缩设备投资、合理化经营和技术革新,保持了较高生产率。 |
日本的钢铁工业
日本的机械工业
|
日本的机械工业按机械种类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通用机械,包括锅炉、发动机、掘土机械、建筑和采矿设备、办公设备以及包括机床在内的加工机械等;二是电力机械,包括电动机、供家庭或工业用的电气设备、电视机、录像机、通信设备、半导体设备等;三是交通设备,如汽车、飞机等;四是精密机械,如钟表、光学仪器、测量仪器等。 |
日本的其它行业
|
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令人瞩目,素有“机器人王国”之称。在其经历了短暂的摇篮期之后,快速跨过实用期,迈入普及提高期。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可谓处于繁荣鼎盛时期,似乎无所不能。然而,花无百日红,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欧洲和北美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国际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日本转向欧洲和北美。 |
日本的自动化企业
日本之所以能在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精神是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甘愿为团队、民族、国家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奉献和勇于牺牲,就是以民族精神为主导的企业精神。 | |||
三菱电机 |
|||
编后:在1853年7月8日“黑船来航”之前,德川将军已经统治这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达250年之久。佩里准将带来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菲尔·莫尔的一封信,并用炮火命令日本统治者解除壁垒,对外开放。
但是在1853年之后的数十年里,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甚至在今天,令美国沮丧的不是日本的闭关自守,而是日本在很久以前就学会根据自身条件对外开放的本领。毕竟,在那些黑船驶进江户湾前后,许多国家都在西方的炮火下打开了大门。日本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根据自己的目标自行决定对外开放方式的能力。
这种能力所导致的一个后果是日本的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一直不停地抱怨该国的经济做法。在20世纪80年代,对日本的抨击又一次达到高潮。当时,美国的政客和商人把日美巨额贸易顺差的原因归结为“不公平”竞争。但其实早在1853年“黑船来航”之后的数十年里,人们就曾听到过类似的怨言。当时的美国讽刺作家彼得·芬利·邓恩在19世纪末塑造的人物形象“杜利先生”给这种态度下了结论:“问题在于,当那位英勇的准将踢开大门时,我们没有进去,而他们出来了。”因此,在1853年之后一个半世纪里,日本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经济传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