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9.7%

2025-11-17 14:50 来源:芯智讯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人形机器人与自动驾驶汽车是目前物理AI(Physical AI)最主要的商业化应用方向,预计2025至2030年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的年复合成长率(CAGR)将达69.7%,主要受益于应用场景拓展、AI能力提升及硬件成本下降。

11月5日,中国明星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隆重推出其全新人形机器人IRON,再次展现了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尖端研发实力。仅仅两天后,埃隆·马斯克在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再次表达了将特斯拉打造成为全球最大人形机器人公司的雄心壮志。马斯克表示,Optimus机器人是特斯拉未来的增长引擎,未来几年特斯拉将生产数百万台Optimus机器人,并在产能扩张的过程中,最终将每台Optimus机器人的销售成本降至2万美元。

这两家电动汽车公司都将目光投向了价值万亿美元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市场,并致力于开发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为IRON和Optimus分别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和模型。凭借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汽车制造商,尤其是电动汽车公司,目前在开发和训练所需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方面具有优势。其次,汽车制造商和集成商的工厂是部署各种人形机器人执行结构化任务的理想场所,例如物料分拣和运输以及高精度零件组装。最后,人形机器人和汽车供应链之间存在重叠之处。像特斯拉和小鹏汽车这样的公司可以采购相对便宜的零部件,并定制小型化、高质量的子组件,以适应灵巧双手的有限空间。

除了电动汽车公司正在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外,中国和美国也涌现出一些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例如Figure AI、乐居机器人、SANCTUARY AI 和优必选科技 (UBTECH)。这些公司通过在世界领先的自动化汽车工厂进行产品测试和改进,取得了显著进展。人形机器人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正经历着从试点测试到全面部署的转变。

据此,Counterpoint Research 指出,到 2025 年,预计将有 1000 多个机器人被部署在汽车工厂中,主要在中国和北美,汽车行业约占全球机器人总安装量的 9%。未来五年,汽车行业在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在激进的情景下,ASP 将继续下降,并在 2030 年迅速暴跌至 50,000 美元,这代表着汽车行业大规模部署的最佳时机。

Counterpoint Research 预计,到 2030 年,汽车行业每年安装的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超过 5 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 102%,汽车行业将占人形机器人年度安装量的20%。

Counterpoint Research 研究副总监Ethan Qi指出,商业化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现,更是Physical AI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 随着市场接受度提高与量产规模扩大,将形成正向循环,促进研发投入与零组件成本下降,进一步推动Physical AI生态系的成熟。

展望未来,Counterpoint Research认为,随着人形机器人与自动驾驶汽车的持续演进,AI与物理世界的边界将进一步模糊。 这一发展不仅将重塑自动化生产与交通运输模式,也将开启AI实体化的新阶段。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