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默默无闻到被广泛认可——全面剖析具身智能的六维力传感器细分赛道
2025-10-29 15:28 来源:MIR DATABANK
感知,是智能的起点。
传感器作为机器人的“感官”,是机器人实现智能交互与复杂任务执行的关键硬件基础。从感知外界环境的视觉、触觉、力觉,到维持自身平衡与定位的惯性测量等,各类传感器的性能与技术进步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与应用场景拓展能力。随着人形机器人传感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政策支持、资本涌入、AI 大模型助力及广泛应用场景拓展,让一个原本位于产业链深处的细分赛道——六维力传感器,被推上了舞台,成为这场新兴产业的结构重塑中,新一轮的价值洼地中心。
01
六维力传感器的“被看见”,
是一个技术节点的产业放大
MIR DATABANK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六维力传感器整体出货量约1.45万台,同比增长50%。
2020-2030年中国六维力传感器市场整体市场出货量规模(台)
数据来源:《2025年中国六维力传感器市场报告》
随着国产六维力传感器技术不断成熟并实现量产,头部国产厂商凭借产品的高度认可度和本土化优势,率先获得应用机会,在市场规模上逐步拉开与外资厂商的差距,国产厂商在行业中快速崛起,2024年有3家国产企业进入TOP5行列,其中坤维科技以37%的占比位居行业出货榜首,且其出货以高精准度的中高端产品为主。
2024年中国六维力传感器TOP 5厂商出货量份额占比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值得注意的是,当市场竞争从“技术突破”转向“规模兑现”阶段,资本的目光也随之聚焦在能率先建立技术壁垒与量产体系的企业身上。而在这一轮资本集中度不断提升的投资浪潮中,坤维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代表。
02
融资切入,资本为何押注坤维科技?
资本的流向,就是行业的风向。
2025年1月,坤维科技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为小米产投、舜宇产业基金、深创投、高瓴创投、明荟(汇川家办)。据悉,本轮新增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建和优化标定检测系统,提高六维力传感器的标定产能至3万台/年,并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以满足机器人企业在力控领域的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坤维科技一年内的第二轮融资。
过去几年中,坤维已连续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阵容几乎囊括了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的半壁江山。那么,坤维科技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六维力传感器赛道中融资最多的品牌?
1. 全链路能力强
在产业早期,资本更愿意投“故事”;而在赛道进入工程化阶段,资本关注的是“系统性能力”。
也就是说,资本更看重的是这种可扩张的系统组织力,企业能否复制、能否批量、能否快速形成产业标准。而坤维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家只会做传感器的企业,而是具备从“研发-生产-销售-验证-交付-服务”全链路能力的公司,这也是其他初创公司难以复制的优势。
2.技术壁垒高
坤维的研发体系起点较高。
坤维科技底层技术源自航天领域,创始团队在多轴力传感器领域拥有近20年的研发经验。坤维以传感器标准化产品为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与智能化多个领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大批量进行六维联合加载标定和检测能力的公司。
更重要的是,坤维主笔起草了国家标准GB/T 43199《机器人多维力/力矩传感器检测技术规范》。这不仅意味着其技术实力获得权威认可,也标志着坤维正从“技术提供者”迈向“标准制定者”,在行业中逐步掌握核心话语权。
3.市场地位稳固
一直以来,中国六维力传感器市场格局较为集中,据MIR DATABANK数据显示,2024年TOP5厂商合计份额达到近80%,其中,坤维科技以近37%的市占率稳居行业首位,成为中国六维力传感器市场的领军者。
从下游应用来看,六维力传感器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机器人产业,其中协作机器人是最大的应用领域。据MIR DATABANK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约有45%的六维力传感器应用于协作机器人,而坤维凭借近60%的出货占比在该细分市场同样位列第一,并获得节卡、遨博、大族、越疆、艾利特、法奥等多家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与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总体而言,从产业角度看,这不仅是一家创业公司的“融资速度”,更是资本对其技术壁垒、产业地位与成长潜力的系统性认可。在高精尖技术赛道上,资本的选择不仅是对企业成长性的认可,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对产业趋势的预判。当六维力传感器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最具技术门槛、最具放大效应的环节之一时,坤维科技之所以能成为六维力传感器融资最多的品牌,背后隐藏的正是资本对未来产业结构的判断与押注。
03
人形机器人赛道,
从“小体量”到“百万台”增量的背后
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装于手腕、脚踝等关键部位,可提升机器人手部操作的精细化与柔性化程度、测量脚踝处的力和力矩,提高脚部行走的稳定性,实现人形机器人精准和柔性控制。
2024年,中国六维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出货量超2000台,同比增长1100%。预计自2027年起,中国六维力传感器市场将迎来实质性放量阶段,到2030年中国六维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出货量将有望达到23万台,2024年~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
2023-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规模推移(台)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如果说,前两年资本押注的是“会走路的机器”,那么2025年的投资逻辑已明显转向“让机器感知和协调运动的能力”。
随着产业逐步迈向规模化落地,这一趋势直接推动了六维力传感器需求的快速扩张:市场正从“小体量”研发试验,向“百万台”量产需求转变。这一爆发式增长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技术实力,更是产能、成本与交付能力。在人形机器人这条新赛道上,六维力传感器的竞争逻辑正在悄然变化。
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提升、成本降低及国际竞争等挑战。过去的时间里,该领域长期由外资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其技术相对成熟,在传统工业机器人市场中拥有一定声量,但在面对大规模人形机器人市场时,成本过高、适配性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技术范式的改变,使得新一代厂商有机会在新赛道上重新定义竞争规则。这意味着,在百万级需求到来的节点,六维力传感器市场将迎来重新洗牌。
人形机器人的结构与人类极为相似,关节、手腕、脚踝等部位的空间极其有限,却同时需要在有限体积内承载高刚性与高过载性能。这使得用于其的六维力传感器,必须在“小型化”与“高性能”之间取得平衡。尺寸小,量程大,高刚性、高过载、轻量化、高动态、抗干扰、安全稳定,成为这一阶段的核心技术诉求。
坤维较早洞察到这一趋势,早在2020年就开始布局研发MEMS工艺,为六维力传感器实现小型化、低成本、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2025年新品发布会上,坤维正式推出基于MEMS应变计六轴力传感器系列产品,标志着这一技术路线的全面落地。
MEMS应变计六维力传感器系列采用玻璃微熔技术,实现了传感器生产全过程自动化,有效突破了六轴力传感器生产人工占比过高的降本瓶颈。同时,MEMS应变计六维力传感器,具备高强度、高灵敏度的特点,灵敏度输出是传统人工贴片应变计的50~100倍以上。由此可见,基于MEMS工艺的六维力传感器无疑更加契合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核心需求。更重要的是,MEMS工艺的独特结构还能实现高一致性的大批量生产,显著提升产能与良率,降本与产能提升双管齐下,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坤维还通过对结构设计、工艺的持续打磨推出了HRS人形系列六维力传感器以满足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踝、足部等部位需求。值得一提的是,HRS系列的绝大部分六维力传感器内置智能数采电路,技术指标可根据应用场景和成本需求高效定制,且具备快速交付能力。凭借领先的技术积累与规模化产能,坤维在这一新兴市场拥有显著的先发优势。
近年来,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坤维进展迅速,已获得银河通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大批量订单,并获得BYD、优必选、小米、智元、星海图的批量订单。同时,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北美多家人形机器人客户的小批量订单,成为了人形机器人合作品牌数量最多的六维力传感器品牌。
目前,坤维的六维力传感器已在多款人形机器人项目中得到应用,包括手部的数据采集、线束装配等高精度力控场景,助力机器人实现柔性操作与安全协作。同时,坤维也在积极探索更多面向消费级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实践,如家庭陪伴、康养辅助、教育训练等新兴场景,持续验证并优化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与适配性,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积累技术与应用经验。
在生产端,面对六维力传感器订单多型号、小批量且部分生产环节难标准化的难题,坤维三年前开始自研柔性自动化生产设备,目前已具备年产能3万台的能力,并在持续爬坡中,2026年将实现年产能6万台,以应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这种产能与交付能力的提升,也直接关系到新赛道的市场格局。对于各六维力传感器厂商而言,新赛道的技术壁垒和产能将成为关键竞争指标。谁能够在大规模产能、稳定交付、价格优势、高性能产品之间形成有效平衡,谁就有望在未来百万台级市场中掌握主导权。
04
从追随到引领:国产厂商迎来六维力传感器国产替代加速窗口期
2024年,国产六维力传感器迎来了加速替代的关键阶段。以坤维科技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其产品在综合精度和稳定性上已能够满足中高端需求,同时内资企业不断强化供应链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在协作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市场,国产龙头企业已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步渗透到汽车、医疗等以往外资占优的应用领域。
2020-2030年六维力传感器内外资销售额规模推移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从长远来看,内资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有望完全掌握主导权。以坤维科技为代表,作为国产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的领军企业,其在多轴力/力矩传感器结构优化、六轴联合标校技术、高精度串扰解耦算法等技术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凭借这些技术实力,坤维的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重复精度可达0.1%FS,分辨率达到0.03%FS,在行业普遍串扰度是2%-5%的情况下,坤维六维力传感器的准度(含串扰)可控制在0.5%FS,最高可达0.1%FS。同时,坤维科技自研的六维力传感器标定设备、上游原材料等核心部件均已实现100%国产化,确保了产品的自主可控性与供应链安全。
正是这种技术自主化和系统化能力,使坤维持续受到资本关注与青睐。从多轮融资来看,投资方不仅认可坤维的市场潜力,更对其全链路自主可控、量产能力以及在高端应用场景中的技术优势给予了肯定。这充分表明,在六维力传感器这一高门槛赛道上,能够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国产化能力的企业,正逐步获得市场与资本的双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