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难题,中控技术UCS助力国家天然气储气库重点项目实现“一键自动注采切换”
2025-10-29 15:22 来源:中控技术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我国首座盐穴储气库——国家管网集团储能公司金坛储气库,已完成扩能。此次扩能使其日注气能力增幅60%、日调峰采气能力增长2倍、应急保障能力提升80%,实现了运行效能的跨越式提升,显著增强了注采吞吐能力,对提升长三角区域天然气调峰与应急保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采用了中控技术自主研发的通用控制系统UCS(UniversalControl System),在国内首次实现“一键自动注采切换”,成功助力客户攻克10MPa大压差远程平压调节、超大规模流程一键启停(10000点I/O规模)等技术难题,注采方案生成时长由小时级变革为分钟级,注采切换速率提升4倍,人员工作效率提升70%,为我国大型能源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树立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
该项目通过了中国通信学会关于“智能注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定该项目在储气库以及深地储能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整体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智能控制系统架构、注采切换控制路径、流程优化方法等方面有原创性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UCS系统突破控制瓶颈
六大创新实现全程智能化
传统注采切换流程存在三大痛点:一是流程复杂,二是耗时冗长,三是人工依赖度高。这些问题制约了盐穴储气库“随注随采、大注大采”优势的发挥,难以满足应急调峰与高效运营需求。UCS的应用成功了助力该项目全程智能化:
多系统整合,告别来回切换
将数据监控、工艺控制、紧急保护等系统整合至统一平台,实现全流程自动操作。通过UCS系统整合的57套控制系统资产,以“软件定义、全数字化、云原生”等独有技术实现了跨站场、跨设备的大规模协同优化控制,支持权限分级与数据同步,兼顾效率与安全。
动态适配,摆脱固定套路
改变传统式按固定步骤切换导致的压力波动、设备空转,采用基于实时工况动态调整设备动作,内置多种参数模板,实现“一键切换、动态优化”,避免压力波动和设备空转。
数据决策,跳出经验依赖
综合工艺、地质、管网等多维数据,结合历史运行记录,通过算法自动生成最优切换策略,以软件定义和全数字化能力,推动系统从依赖人工经验转向数据驱动决策,提升操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设备协同,破解“各自为战”
一键指令实现注采井、压缩机、阀门等设备的高效同步控制,并将阀门反应速度从“秒级”提至“百毫秒级”。依托“云-网-端”极简模式实现全域管控,压缩机一键即可完成启停,设备之间配合更加默契。
全局可视,打破“顾此失彼”局面
改变传统“局部没问题,全局出偏差”的情况,通过新的“一张图”整合工艺、地质、气象等多源数据,实现全局可视化监控,支撑更全面、更精准的调度决策。
模块适配,避免重复开发
盐穴、枯竭气藏等不同类型储气库特性差异大,单独开发切换系统耗时、费钱。现采用模块化、标准化功能模块设计,便于在不同类型储气库中快速适配部署,显著降低系统开发成本与周期。项目以创新性的“测试论证-功能实测”模式,先通过生产支撑网完成数据采集与组态开发,再利用3天注采间歇期完成工控网部署,实现生产与升级“零冲突”。
国家管网项目相关负责人对中控技术UCS系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更在实际运行中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为储气库的智能化运营树立了新标杆。”
金坛储气库项目的成功投运,是国产控制系统在超高复杂度能源场景下的一次重要突破。目前,基于金坛项目的成功经验,中控技术已启动将该系统推广至国家管网集团投资建设的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文23储气库(二期)等油气藏型储气库的计划。后续,中控技术将结合时间序列大模型TPT(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rmer),以全自主运行工厂系统FAP(Fully Autonomous Plant)深化在能源储运、化工、电力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智能化实践,助力我国构建安全、高效、韧性十足的现代能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