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4支团队获奖,5个项目合作签约!2025第三届CICAS具身智能机器人专项晋级赛落幕

2025-10-28 11:12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10月24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江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简称:CICAS)具身智能机器人专项晋级赛在“霞客故里”江阴收官。大赛共决出24支优胜团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及江阴市区机关部门,大赛评审专家及企业代表、获奖团队代表等180余人出席专项晋级赛闭幕式。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成林分别致辞。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作专题演讲报告。江阴市副市长季震主持闭幕式暨颁奖仪式。

图: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具身智能机器人(江阴)专项晋级赛闭幕式

共筑产学研创新生态    探索具身智能产业落地路径

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江阴依托“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雄厚产业基础,积极抢抓机遇,致力于强招引、促转型,建平台、促转化,创场景、促应用,优服务、促成长,人工智能项目纷纷落地,集成电路企业集群集聚,微电子产业园拔地而起,人工智能创新园加快建设,城市AI应用场景持续打造,高水平平台载体和产业基金、规模算力等正精准助力人工智能项目茁壮成长、人才近悦远来。他指出,希望大赛签约项目能在江阴加速落地、加速建设、加速见效,绽放出以赛为媒的“一路繁花”。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成林在致辞中表示,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深度融合的战略性前沿领域,正在实现从虚拟算法向实体智能的革命性跨越。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落地和产业融合,一是加强底层建设,共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二是促进应用场景开放,赋能高质量数据供给;三是深化产学研融合,筑牢技术创新人才根基。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作题为《具身智能连接物理世界造福人类》的演讲报告,以其对全球具身智能技术前沿的精准洞察与产业落地痛点的深刻剖析,擘画具身智能造福人类社会的未来蓝图。他指出,“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领域,专注于与其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体,强调感觉运动耦合和情境智能。具身智能本体正在融合新材料、感控一体、变体结构、多自主体协同合作等交叉技术,来应对复杂物理环境中实现通向自主的多种挑战。

五大赛题场景应用推陈出新    24支团队脱颖而出

CICAS具身智能机器人(江阴)专项赛以“场景驱动·数智强国”为主题,采用“产业命题”与“开放场景”竞赛模式,设置网络选拔、重点推荐、行业晋级、路演比拼、赛奖嘉年华等重点环节,以标杆场景建设带动具身智能技术与产品落地应用。

本届赛事吸引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74支队伍挑战比拼,汇集260项技术专利、129项软件著作与89项研究成果,覆盖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国央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等创新主体,征集到智能低碳应用场景典型案例100个,产业化落地解决方案32个。经网络选拔,45支参赛队伍入围专项晋级赛,进行路演比拼。

专项晋级赛期间,参赛队伍围绕“基于多模态感知的仿生灵巧手精密操作与触觉反馈系统”“具身智能垂直领域大模型的端到端任务规划与执行”“国产化机器人AI芯片与核心零部件集成创新”“跨场景智能协同的机器人协作系统”“特种机器人本体控制与复杂环境适应性”等赛题,通过现场汇报与答辩的形式挑战比拼。各赛题场景应用推陈出新,应用实例生动展现具身智能机器人从硬科技突破与场景化落地双向发力,以多样化智能终端形式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赋能千行百业。

作为赛事公信力的重要保障,大赛组委会邀请国内重点院校国家级人才、知名企业高管与投资机构负责人等评审专家18位,并设组长与监事各3位,以专业评审和全程监督确保赛事结果的公平、公正与权威性。

最终,经专家评审、路演答辩等重点环节,本届大赛决出3支特等奖获奖项目团队,6支一等奖获奖项目团队,6支二等奖获奖项目团队,9支三等奖获奖项目团队。其中,获专项晋级赛特等奖及一等奖的队伍将晋级第三届CICAS全国总决赛,继续竞逐更高奖项。

记者了解到,企业组中,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参赛项目“柔性装配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得专项晋级赛特等奖。

高校组中,东南大学牵头的参赛项目“智驭风浪、双域破障——智能两栖无人运输系统”基于多模态感知与智能协同控制等AI技术打造新型两栖无人运输系统,实现全天候、全地形、全自主作业,为民用海上风电场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运维新模式,助力海洋强国战略,获得特等奖。另一特等奖获奖项目“灵犀跃动——新一代神经电流反馈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团队来自浙江科技大学,项目团队研发个性化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方法,实现对患者脑部活动的精准监测,并提高康复机器人的控制精度;以自主开发的3D数据反馈连动人机交互平台,保障系统可靠性,提高用户满意度。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