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亿元产业基金成立,深创投加码AI与具身智能
2025-10-09 15:11 来源:南方都市报
在新质生产力加速落地的当下,深圳再次以资本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近日,天眼查显示,深圳市深创投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成立,出资额15.5亿元人民币。该基金由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红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红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汇通金控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呈现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特色。
这只基金的设立不仅是深创投进一步加码“AI+具身智能”赛道的又一动作,也体现出深圳正在通过资本与产业链的深度结合,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创新走向大规模应用,在全国“AI+机器人”发展格局中巩固领先地位。
瞄准全产业链,深创投加码AI与具身智能
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国有创投机构之一,深创投自1999年在首届高交会期间创立以来,始终活跃在创新产业(300832)投资前沿。目前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100亿元,投资企业超过1700家。此次设立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也意味着深创投将这一领域列为重点战略方向。
近年来,深创投不断深化在AI和机器人产业的布局。今年6月,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加速进化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9月,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深创投领投的新一轮A系列融资,单家投资额超过亿元。据悉,深创投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累计投资项目约40个,涵盖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厂商的全产业链,重点投资企业包括优必选、宇树科技、银河通用、乐聚机器人等9家企业。
深创投的投资逻辑清晰而系统——上游支持关键零部件和传感器的技术突破,中游助力整机和平台企业发展,下游推动AI+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这种“全链条投资”不仅形成了硬件、算法和应用的完整生态闭环,也通过资本联动带动整个产业加速成长。
在AI终端侧,深创投投资的荣耀终端是AI手机应用的重要参与者;在算法和模型侧,云天励飞等独角兽企业同样得到深创投的支持。这种“硬件+算法+应用”的布局,使深圳的人工智能生态更具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凭借“国资背景、市场化运作”的独特机制,深创投既能精准对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又能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前沿创新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这种投资模式不仅为深圳AI与机器人产业提供了资本驱动,也带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为新质生产力壮大注入持续动能。
锚定万亿赛道,深圳加速壮大AI与机器人产业
深创投的投资动作正契合深圳加速发展AI与机器人产业的整体战略。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AI产业规模达到3685亿元,拥有典型企业2887家;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企业总量达7.4万家,已形成以华为、腾讯为龙头,比亚迪(002594)、大疆为支撑,优必选、云天励飞等创新企业为中坚的“雁阵梯队”。
今年3月,深圳市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培育10家以上百亿级企业,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同时,《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设定,到2026年AI企业突破3000家,独角兽企业超过10家,推动百款以上AI终端进入市场,打造万亿元级AI终端产业。
政策正在不断转化为产业动力。今年8月12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深圳调研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时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攻克大模型、零部件、工艺软件等“卡脖子”技术,扩大应用场景,并优化创新生态,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在应用层面,深圳企业已展现出强劲活力。优必选科研级机器人“天工行者”已获百台意向订单;乐聚推出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夸父”,探索与新一代通信技术融合;越疆的仿生六足机器人在复杂地形展现稳定性;元象信息凭借国内最大规模MoE大模型,在VR和文化数字化领域实现突破。这些创新企业覆盖硬件、零部件、算法等关键环节,凸显了深圳在AI与机器人产业链上的完整竞争力。
资本市场的热度也在持续升温。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发生72起融资事件,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其中早期融资比例较高。这一趋势显示,资本与政策正形成合力,推动“技术突破—产业落地—资本循环”的闭环加速形成,使深圳在“AI+机器人”这一万亿级新赛道上不断强化先发优势。
可以说,深创投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的设立,正是这种产业资本与政策导向相互促进的结果,为深圳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提供资本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