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瞄准“卡脖子”领域 瑞松科技发力高精高速机器人新赛道

2025-09-10 10: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为深耕机器人产业多年的领军企业,瑞松科技敏锐把握行业趋势,从早期服务汽车、航空航天等大型工业制造场景,到逐步聚焦高精高速机器人新赛道,瞄准国家重点突破的“卡脖子”领域,成为高端精密装备、技术及产品服务商。

日前,瑞松科技董事长孙志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瑞松科技将向工业装备产业链上游迈进,在高端精密制造领域打出一片天地。”

布局高精高速机器人新赛道

在我国高端精密制造场景中,传统机器人仍面临精度不足、柔性化水平低、环境适应性弱等挑战。随着半导体、高端精密电子、3C电子、光通讯等行业领域对高精度、高速度、高智能、高柔性需求的激增,以及对具备高可靠性、自主决策能力的高端智能机器人的迫切需求,瑞松科技的聚焦战略更具现实意义。

今年8月,瑞松科技已正式决定成立全资子公司——广州瑞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瑞松机器人”),重点聚焦高精高速六轴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嵌入式控制器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提供应用于半导体、高端精密电子、3C电子、光通讯等领域的高端柔性精密制造解决方案、工艺技术解决方案及工业自动化软件定制开发服务。

据介绍,瑞松高精高速六轴机器人突破半导体封装、精密电子装配等领域对超高速、超精密作业的技术瓶颈,替代传统串联机器人和人工操作。目前,此款机器人产品已拥有自主研发的高精度运动控制算法,高速动态响应技术,以及振动抑制算法及多传感器与机器人融合技术。

孙志强认为,中国制造业正从“大国制造”向“强国制造”升级,核心突破口是高端精密制造。国内在半导体、高端精密电子、光通讯等领域的制造能力仍有短板,这些领域离不开“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的机器人支撑。这也将成为机器人产业未来的核心增长赛道之一。

瑞松机器人将以“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高智能”为核心,以“技术—场景—生态”三位一体布局,为半导体、高端精密电子、3C电子、光通讯等战略行业,提供工艺技术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软件定制开发及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孙志强看来,瑞松机器人的成立是瑞松科技布局高端机器人产业的重要一步。“我们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国产机器人在高端市场的规模化应用,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联手科研院校推动零部件国产化

高端精密制造场景下,机器人对核心零部件的性能要求远超传统工业领域。以瑞松科技的高精高速六轴机器人为例,其对伺服系统、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精度、响应速度、稳定性等均提出更高标准。

孙志强表示,国产机器人零部件已实现“从无到有、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的阶段性突破。例如,在汽车非核心装配、一般工业搬运等场景,国产伺服、减速器等已广泛替代进口,且凭借两大优势占据市场:一是场景贴近性,国内零部件企业能快速响应个性化需求;二是成本优势,国产同类零部件价格比进口件更具竞争力,且无关税、长途物流等附加成本,显著降低下游企业采购压力。

孙志强认为,零部件企业应与整机厂、下游场景企业形成“专注分工+协同攻坚”的生态:一方面,零部件企业应聚焦核心技术,避免跨界做整机分散资源;另一方面,整机厂需与零部件企业深度协同,如瑞松与国产传感器厂商合作时,将机器视觉算法数据开放给供应商,帮助其优化传感器的动态响应性能。

对于高精度传感器、高端合金材料等“卡脖子”零部件,孙志强提出需依托产业链联盟整合资源——如联合高校、上游材料企业共同研发。目前瑞松科技已联合中科院、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科研团队攻关半导体封装用高精度传感器,为实现国产化替代,填补高端场景零部件空白贡献力量。

孙志强表示,零部件的国产化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应用中迭代、在协同中突破”。随着高端制造需求激增,只要聚焦场景痛点、深化产业链协同,国产零部件终将在极端工况稳定性、长期可靠性等领域追上国际顶尖水平,为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大到强”奠定基础。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