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工业安全传感器市场强势复苏,国产“黑马”突围破局!

2025-08-27 09:46 来源:MIR DATABANK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安全生产已从“规模优先”迈向“质量与安全并重”的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工业安全传感器作为生产安全的“神经末梢”,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不同于其他传感器,工业安全传感器需满足严格的国际安全标准,具备高可靠性和实时监测机械伤害风险、人员受伤等关键功能。因此,其部署必须独立分析,以确保安全闭环控制和生产环境的绝对可控——这正是工业安全传感器区别于其他传感器,需要专项评估的核心原因。

然而,这一高门槛领域长期被基恩士(KEYENCE)、西克(SICK)、欧姆龙(OMRON)、皮尔磁(PILZ)等国际巨头主导。国产传感器在认证合规性、安全标准适配性以及应用场景深度上存在显著差距,尤其在海外市场准入方面面临挑战。

在这一格局下,国产厂商要实现突围,关键在于突破三大核心指标:合规性认证,这是全球市场的“通行证”;标准制定参与度,它体现技术前瞻性和行业话语权;一站式服务能力,确保方案从设计到落地的无缝衔接。这三大指标不仅是缩小与国际差距的基石,更是国产工业安全传感器价值重塑的核心路径。

01 2024年周期性调整,2025年将重回增长轨道 

根据MIR 睿工业的最新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工业安全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30多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超5%。

2021~2027年中国工业安全传感器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MIR 睿工业数据报告。工业安全传感器产品主要包括:安全光栅、安全门开关、3D立体安全传感器、安全接近开关、安全地毯、安全编码器、安全激光扫描仪等,不包括仪表类产品。该市场规模包含产品销售、安全服务、集成方案等营收。

2024年市场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下游行业周期性调整:锂电产能饱和、进入去库存阶段,汽车厂商则削减了自动化产线投入,两方面均抑制了对安全传感器的需求,市场也在逐步消化前期光伏、锂电爆发式扩张带来的高基数,回归常态化发展轨道。

展望未来,2025年市场将迎来复苏:汽车、金属加工需求有复苏,3C行业安全标准提升,叠加锂电产能扩张重启,共同提振需求。国内汽车、锂电、家电等企业加速海外建厂(其产线设备仍主要在国内采购),海外严苛的认证要求将推动高端安全传感器需求增长。2026-2027年,增长动能更趋稳固:国内制造业安全标准完善带动安全传感器刚需普及,叠加工厂智能化升级催生高性能传感器需求,市场将步入稳健增长周期。

02 多维透视工业安全传感器竞争力:认证、标准与服务的关键价值

当前工业安全传感器市场面临显著挑战,终端用户(如汽车、半导体企业)在采购时难以清晰辨别国产与国际品牌、国产与国产品牌之间的实际技术差距,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同时,部分国产厂商陷入低端价格竞争,缺乏向中高端市场突破所需的关键技术和资源储备,这不仅阻碍了企业自身成长,也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升级步伐,导致真正的技术实力难以被市场充分识别和激励,进一步放大了对客观评价体系的迫切需求。

为此,MIR 睿工业进行了中国工业安全传感器厂商综合实力评测。评测体系紧密围绕安全传感器强合规性、高可靠性、深度场景适配的核心属性,并结合产业链的实际需求,设定了八大关键维度:认证与合规、标准制定参与度、市场表现及客户基础、解决方案能力、咨询与培训服务能力、专家团队实力、产品实力、技术研发能力。通过对这些维度的量化评估,旨在筛选出真正具备高端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为终端客户提供可靠的采购决策依据,并引导国产厂商明确技术升级方向。

在众多维度中,认证与合规、标准制定参与度、咨询与培训服务能力具有尤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认证与合规是国产出海的“通行证”

随着国内汽车、锂电、3C、家电等行业加速海外建厂,其产线设备仍主要在国内采购,CE、UL、TÜV等国际认证成为设备进入海外市场的强制性门槛。强大的认证能力是国产传感器赢得全球市场信任的基础。

信息来源:MIR 睿工业收集整理

标准制定参与度是行业话语权的“风向标”

积极参与国家(如GB/T 16855机械安全)乃至国际IEC安全标准的制定,不仅体现了企业对技术规范理解的深度和前瞻性,更能实质性地影响行业技术发展路径,避免国产厂商在低水平上重复投入。

咨询与培训服务能力是场景落地的“催化剂”

工业安全传感器的效能高度依赖于与具体产线设备和工艺的深度结合。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方案设计及人员培训能力,容易导致“参数达标但实际部署失效”的问题。强大的服务能力是确保安全方案有效实施、提升客户粘性的关键。

经过MIR 睿工业基于多维度体系的专业评测与综合考量,湾测(WONSOR)凭借全面的能力表现,综合实力位居国产工业安全传感器厂商首位。湾测不仅构建了全面的国际认证体系,还积极参与国家及国际标准制定,并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安全咨询”的全栈服务,赋能客户实现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安全管理的转变。湾测正以“国产替代标杆”的姿态,积极改写国际巨头主导的市场格局。这一结果既是对湾测自身实力的高度认可,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信息来源:MIR 睿工业

03 湾测的制胜之道

湾测能够登顶国产工业安全传感器厂商第一,绝非偶然。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大关键支柱上:全栈式服务能力、全球化合规认证体系、行业标准话语权,共同构成了其系统化优势。

1)湾测是唯一提供工业安全领域“产品+解决方案+安全咨询”的国产品牌商

全栈式服务能力是湾测区别于传统厂商的核心优势。不同于仅提供单一产品替代的模式,湾测首创并实践了“产品+解决方案+安全咨询”的完整服务体系。

在产品层面,其覆盖了安全光栅、安全门开关、立体安全传感器等全系列工业安全产品,满足多元场景防护需求。在解决方案层面,湾测推出了SCPCE安全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提供从风险评估、产线安全改造设计到认证支持的全流程服务,例如在奥托立夫的设备安全验收和伯恩光学的安全合规性改造项目中均有实践。在安全咨询与能力赋能层面,湾测组建了专业的安全服务专家团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涵盖国际安全标准培训、定制化方案设计直至最终认证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支持,帮助客户构建自身的安全能力体系,推动从被动满足合规向主动安全管理转变。

2)湾测产品拥有国产品牌中最全的国际认证体系

全球化合规认证体系是湾测打开国际市场并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石,也是工业安全产品不可或缺的生命线。湾测建立了目前国产品牌中最为齐全的国际认证矩阵,其安全光栅产品是国产首款通过北美严苛UL安全标准认证的,同时拥有TÜV、CE、SIL3等全球主流认证;其安全门开关产品不仅通过了TÜV、CE认证,其电磁力安全门开关系列更是成功获得了要求极高的北美UL安全标准认证,并满足EN ISO 13849-1(PL e)最高安全等级标准……这些完整的认证资质,为下游设备制造商提供了畅行全球市场的“安全护照”,显著缩短了其设备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尤其是北美、欧洲)的时间。

3)湾测主导/参与17项国家及国际工业安全相关标准制定

行业标准话语权则彰显了湾测的技术前瞻性和行业影响力。公司不仅主导或深度参与了17项国家及国际工业安全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包括GB/T 16855机械安全标准及IEC国际标准等),更以ISO注册专家身份,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99机械安全、IEC/TC 44机械电气安全等)的制修订工作。通过将自身丰富的产品开发和应用实践经验转化为行业技术规范,湾测不仅提升了对技术发展方向的预判能力,更有效推动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引导国产技术发展路径,减少低水平的重复研发投入。

在持续巩固这三大支柱的同时,湾测也在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上积极布局。公司坚持技术融合创新,例如推出了国内首款3D立体安全传感器,解决了传统二维检测的局限。为了提升行业整体安全认知和应用水平,湾测成立了“湾测学院”,与TÜV机构及国家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权威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课程。此外,湾测深入行业场景,在汽车、新能源、3C电子等细分领域成功落地了如符合PLd安全等级的人货分离解决方案等特色应用。

写在最后

从外资巨头的重重包围中突围,到以国产综合实力第一的姿态引领国产工业安全传感器的崛起,湾测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高端制造业自主创新实力提升的体现。其“全栈服务、全球合规、标准引领”等核心竞争力,不仅为国内企业提供了符合国际标准、更具性价比的安全保障,更成为助力中国高端装备扬帆出海的“安全引擎”。在工业安全智能化与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湾测以系统化能力重新定义国产传感器价值,为产业升级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