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中国工业机器人新纪录!越疆第10万台机器人成功下线
2025-08-25 14:42 来源:读特新闻
近日,越疆全球协作机器人生产基地迎来第10万台机器人成功下线,这不仅意味着越疆是业内首个实现出货量10万台的企业,在规模化、产业化与全球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更意味着以越疆为代表的国产机器人企业,正以扎实的质量基础和领先的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中国“智造”的全球竞争力。
今年是越疆成立的第十年,作为全球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越疆凭借十年如一日与产品质量“死磕到底”的精神,让国产机器人的可靠性、稳定性刷新世界标准,给出了“什么样的机器人才能真正被信任”的答案。
越疆机器人第10万台下线仪式。
从设计源头打造安全底座
对标头部车企质量管理体系
从设计之初,越疆创新性地将双冗余安全架构嵌入机器人整体系统,对机器人的关键安全模块、控制系统、信号通路、电源、电机制动等进行“双路备份”或“双通路校验”,构建了“故障隔离-实时切换-安全停机”的闭环防护体系,即使面临极端工况,机器人仍能安全运行。
此外,越疆机械臂结构采用一体成型与拓扑优化方案,兼顾轻量化与高稳定性的重复定位精度;核心零部件在设计阶段就执行严格的误差传导链控制,从源头上降低公差堆叠风险,真正实现“零缺陷”设计。
对标全球头部车企质量管理体系,越疆引入PPAP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供应商具备“文件-样品-数据验证过程能力”的闭环逻辑,反向驱动供应商从“被动应付审核”转向“主动构建能力”:一方面投入资源补齐硬件和人力,建立与PPAP匹配的质量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将PPAP要求贯穿到“研发-生产-供应链-变更”全流程,真正实现“质量可追溯、风险可管控”。
越疆引入FEMA质量管理工具,从内部形成了覆盖设计、工程、生产、质量、采购的跨部门协同机制,确保风险识别和问题分析视角的全面性。越疆尤为重视“问题带来的经验”,在公司内部建立了涵盖软件、硬件、结构和算法的跨部门研发经验库,让质量管控成为产品品质的“前置防线”。
“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执行200多项可量化指标
越疆的性能检测在测试项目数量、循环次数、环境适应性等关键维度执行200多项可量化指标,超行业2倍的标准。每台越疆机器人需通过24大项、53细项的系统测试,包括48小时恒温恒湿实验、4320小时满速老化测试、精密型盐雾试验等,所有环节均以量化数据为支撑。例如一枚小小的垫片,越疆的研发团队与供应链一起深入到材料级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形式试验和破坏性测试,获取最可靠的材料组成与工艺方法。
越疆已建成行业最大的协作机器人生产基地,作为首家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的协作机器人企业,以“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模式,关键部件如减速机、电机的装配精度高达±0.01mm,产品CPK值稳定高于1.34,一致性远超人工标准,偏差率降低80%。在下线前,越疆机器人需通过171项超国标测试,上万次实测验证,确保“零缺陷”交付。
越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率先落地全球头部客户
不久前,越疆发布了全新一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 Ⅱ,具备先进的上下肢协同控制能力与瞬时反应速度,操作能力全面升级。目前,越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已获得全球头部客户的多场景应用验证:包括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达摩院等权威学术与研发机构,马扎克、ASKA、AI Korea等国际工业与商业巨头,越南Alta、意大利CampuStore、和椿科技等全球客户伙伴。
越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此外,越疆还推出行业首创领先的智能力控机器人,重新定义了人机协作的柔顺性与安全性,成为高端精密制造、柔性生产和医疗自动化的革新引擎;推出全球唯一量产安全皮肤,树立人机协作新标准;发布行业最快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实现了大负载、高速度、更稳定的完美融合。
凭借过硬的质量,越疆机器人不仅适用于高粉尘、高油污、高节拍的工业场景,更拿到服务全球80家世界500强高端客户的“门票”,并成功进入医疗、半导体等对质量极端敏感的领域:在欧洲最大临床实验室机构Labor Berlin,越疆机器人成功实现从样本收集直至归档的全自动化实验流程;在半导体车间,越疆复合机器人高效完成晶圆搬运、上下料等精密制造任务。
越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展示“灵巧手”。
十万台机器人成功下线的背后,是越疆十年来持续性研发与生产投入的“质变”,也是中国智能制造质量革命的里程碑。在这场重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变革中,越疆让国产机器人不再单纯以性价比拼市场,而是以可靠性能赢得全球客户的认可,让“世界标准”等于中国“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