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白皮书》发布 给人形机器人颁一张“体检证”

2025-04-29 14:29 来源:IT时报

北京亦庄的马拉松赛场上,20台形态各异的人形机器人在发令枪一声令下后,冲出起跑线。人类工程师在一旁护航,用喷雾降温、更换补充电能、将掉下来的“头”重新装回去,尽管踉踉跄跄、磕磕绊绊,却反映出人形机器人最真实的能力水平。

4月26日,2025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恰好回应了赛事中暴露的痛点问题。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主任、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郑军奇表示,人形机器人进入智能新阶段面临安全性、可靠性、数据保护、技术路线标准化等四大挑战。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也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四位一体生态还未构建,可量产但难应用。

在人形机器人迈向规模化部署与商业落地的重要关口,构建科学、系统、前瞻的检测认证体系尤为迫切。论坛上,《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白皮书》正式发布。

“通过检测认证,我们可以确保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从而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检测认证服务中心主任朱晓鹏告诉《IT时报》记者,该《白皮书》将作为企业产品的“体检证”(质量评价)、“信用证”(企业背书)、“通行证”(市场准入),助力产业规范化发展。

如今,许多人形机器人企业纷纷开源,但北京灵初智能科技CEO王启斌曾在GDC(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表示了他的担忧:过早开源可能会导致标准不统一、供应链分散等风险。《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白皮书》发布的主要作用正是解决这些隐藏风险,从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技术特征、挑战与风险、检测路径、标准需求和认证规划六个方面全面剖析产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路径。

以数据为例,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需依赖数据训练,而数据格式不统一会导致企业间数据无法互通。朱晓鹏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白皮书》规定的检测认证体系,将从编码规则、质量评价规范、测试标准等维度,对视觉、听觉、触觉、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多类型数据的格式及评价范围进行统一。

同时,该体系还能作为“中转枢纽”,接入各企业的训练场数据,经评价认可后供全行业共享,避免数据孤岛。实现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数据接入、质量治理与安全管理。

《机器人一体化关节技术规范》和《人形机器人一体化关节 CR 认证实施规则》也在活动现场发布,标志着一体化关节产品正式拥有了统一的认证规范与标准体系。

朱晓鹏介绍,2023年,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检测认证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就开始研究CR认证(中国机器人认证),如今,已形成一套熟、完善的认证体系。《机器人一体化关节技术规范》正是依托该体系,从适用范围、认证模式、认证申请、型式试验、工厂检查等全面维度,明确一体化关节进行CR认证的具体要求与流程规范。

《人形机器人一体化关节 CR 认证实施规则》则是CR认证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依据。从性能要求、智能化、安全要求、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电磁兼容、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提出考核指标及测试方法,为客观评价现阶段机器人关节模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朱晓鹏进一步解释道,一体化并非一个零件,而是由电机、减速器、编码器等多个零部件组成,是人形机器人执行任务和动作的核心组件,“当一体化关节标准和质量得到确定后,对不同类型的供应商提出的要求也将统一,再加上其他的部件,整个人形机器人的供应链就会更加稳健”。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