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培养核科技人才和核工业“后备军”
2007-08-16 09:39 来源:新华社
针对我国核科技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我国将加强核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力争培养出一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核科技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核科技专家,并从中产生一些具备院士遴选条件的核科技顶尖人才。
这是记者从13日举行的“感受核工业”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了解到的。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核专业的25名大学生,作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后备力量的代表,将对我国核工业产业链进行为期10天、行程5000余公里的实地考察参观。
据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核工业走“军民结合”道路,初步形成了包括核电、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应用在内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核工业应用规模小,总体水平不高,高素质人才资源缺乏。
为培养核技术人才,作为我国核工业发展主力军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继与清华大学合作培养定向生后,又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但目前,核专业人才仍然紧缺。”中核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舒卫国说,现在集团公司引进的人才中大部分为计算机、仪器仪表等通用专业,核专业人才只能达到实际需求人数的15%至20%。
据介绍,中核集团公司还将实施战略核基地人才振兴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善老基地的生存环境、工作条件、生活水平,使其具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的基本条件,以扭转部分重要战略核基地人才短缺的局面。
这是记者从13日举行的“感受核工业”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了解到的。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核专业的25名大学生,作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后备力量的代表,将对我国核工业产业链进行为期10天、行程5000余公里的实地考察参观。
据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核工业走“军民结合”道路,初步形成了包括核电、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应用在内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核工业应用规模小,总体水平不高,高素质人才资源缺乏。
为培养核技术人才,作为我国核工业发展主力军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继与清华大学合作培养定向生后,又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但目前,核专业人才仍然紧缺。”中核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舒卫国说,现在集团公司引进的人才中大部分为计算机、仪器仪表等通用专业,核专业人才只能达到实际需求人数的15%至20%。
据介绍,中核集团公司还将实施战略核基地人才振兴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善老基地的生存环境、工作条件、生活水平,使其具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的基本条件,以扭转部分重要战略核基地人才短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