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到真正的多语言解决方案(或者说是在软件具有多语言能力)以前,国内及国外的组态软件厂家都只能采取传统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组态软件厂商提供不同语言版本的软件,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根据自己产品的销售目的地来决定采用不同语言的软件,但组态软件厂商一般也只能提供屈指可数的几种语言的软件,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对用户也不友好。另外,软件界面不能随使用人员的不同来随时动态调整语言,造成不便。目前,一些国际化工作做得较好的厂商在自己的产品中,事先设计了不同语言的界面,以供不同语言的使用者使用,但用户为自己的产品或系统每增加一种语言的支持,都必须重新开发一套界面,并对系统进行重新测试,周期长,成本高,而且需要懂得不同语言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出错的机率增大。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和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很高的语言要求,使得实施和维护产品或系统非常昂贵。
07-06-26 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