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专注传感器领域50年 博思特携创新技术亮相2019工博会

2019-10-08 15:25 来源:中华工控网

9月17—21日,行业瞩目的2019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举行。作为位置与运动传感器专家,来自德国的博思特(POSITAL)携旗下一系列创新产品及方案亮相本次工博会。

1

博思特工博会展位

除了可编程增量编码器、绝对值编码器、倾角仪等,博思特的展品还包括KIT编码器、韦根传感器等具有独特技术优势的新产品。

“这次展会我们重点展示了两个不同类型的KIT编码器,”博思特母公司FRABA集团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Leeser向中华工控网记者重点介绍了博思特多圈KIT编码器。“一个是多圈KIT编码器,它是一个基于磁电原理的多圈绝对位置的编码器,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齿轮;另一个是我们特别隆重介绍的通孔型多圈KIT编码器,它基于韦根原理,同样也不需要电池和齿轮。”

2

FRABA集团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Leeser(右)、博思特中国区经理邹平龙

Christian Leeser表示,博思特最新的通孔型多圈KIT编码器是为安装在机器轴或轴周围的旋转位置编码器而设计。由于其宽大的中心开口和可用于多圈测量范围,这对于许多应用是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例如伺服电机、反馈控制步进电机和机器人关节等。此外,它们的自供电旋转计数器,消除了对备用电池的需要,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

而KIT编码器的能量收集系统所利用的核心技术,正是博思特展示的另一个重点产品:韦根传感器。该传感器无需外部电源或活动部件,取而代之的是其利用了约翰•韦根发明的小直径导线的特殊属性:磁场的变化使得传感器内韦根导线的磁性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电能。值得一提的是,博思特目前是全球唯一的韦根导线生产商,这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技术。“这正是我们始终强调创新方案,主张独创性为我们的客户带来切实利益的一个体现。” Christian Leeser说道。

3
4
5

博思特产品展示

事实上,博思特在工业旋转编码器领域领跑已有50年,博思特母公司FRABA集团的历史更是超过百年。1973年,博思特推出了第一款非接触式光学绝对值编码器,自此以后,公司便在旋转编码器的发展和其他传感器制造方面保持领跑者地位。目前,博思特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工厂自动化、医疗、水处理、物料运输、移动机械、石油和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电梯等行业。

“今年是我们博思特第三次参加工博会,但我个人是第一次来到工博会,通过这两天与专业观众的接触,我感觉非常兴奋。” Christian Leeser透露,博思特不遗余力地去开发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随着博思特的新品应用扩展到电机、协作机器人等更多新兴行业,服务的目标客户也越来越多,“目前为止,我们今年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30%,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也基本达到了我们预计的目标。”

作为一家拥有全球分销网络、产品不断扩展的国际企业,博思特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当谈及博思特的竞争优势,Christian Leeser归纳指出,一方面是有韦根传感器这样的创新产品,另一个就是博思特基于数据驱动的云生产平台,以及优秀的人才。

以云生产平台为例。如何从数以百万计的产品中选择合适的编码器?在博思特的展位上,有一句这样的描述“at your fingertips 1,000,000 sensors”,意思就是百万传感器在你指尖间。据Christian Leeser介绍,博思特基于智能数据库的产品生成器,可以为用户提供接近百万个产品,方便用户快速查阅选型。客户只需要在这个云平台上面输入产品属性,即可快速自动生成对应的产品,非常方便。这一基于数据驱动型的“大规模定制”模式,产品均依据客户定义的规格由标准化组件组装而成,这使公司具备提供多种产品配置的独特实力,甚至实现了最小订货量为一个的个性化定制,而且交货时间大大缩短,价格极具竞争力。“通过这个云生产平台,我们的产品即使放到中国来组装生产,那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随着中国区整个业绩的提升,我们自然而然会把这个事情往前去推进。” Christian Leeser说道。

此外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博思特有非常优秀的员工,以及独特的企业价值观。

“我们公司有大量的优秀人才,人才对我们来讲才是最宝贵的驱动力。”Christian Leeser介绍说,“我们是一家国际性公司,为了更贴近当地客户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我们从总部将有决策权、资历深厚以及了解公司架构体系的合伙人分派到全球不同的区域,让他们带领当地团队能快速地做出针对当地市场变化的决策。比如,我们的亚洲区总裁已经常驻新加坡十年,而我本人也在美国待了7年了。其实从15年前我们就开始了这样一个举措,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客户。”

具体到中国市场,Christian Leeser特别强调,在博思特看来,中国是一个非常具有活力的市场,这不仅体现在中国市场的体量和高速增长,它更多来自于很多客户需求是引领全球的,所以要有更好的产品才能适应。“我们将来在中国就是在市场上找到最好的人才,和最好的客户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设计、生产更多符合中国本土市场需求的产品。”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