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KUKA中国CEO王江兵:制造业“老将”的新使命

2018-09-05 10:53 来源:中华工控网

“对我个人而言,无疑责任更大、目标更高了。但我是个喜欢挑战的人!”

在NEPCON华南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期间接受中华工控网独家采访时,新任KUKA中国CEO王江兵微笑着对记者如是谈及他的感想。这是他2018年8月履新之后第一次面向媒体发声。

甚至连新职务的名片还来不及印制,王江兵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他的密集调研和客户拜访工作,华南市场,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站。

“去年我们增长速度很快,今年的指标也很高,在更大基数上要保持快速发展肯定难度加大,很有挑战性。”

对此,王江兵依然信心十足,“后天我们将在佛山召开全国销售会议,我对团队完成任务很有信心。KUKA的定位是很明确的,通过价值链的延伸,带来更多增值内容,保持盈利性增长。”

在2014年担任KUKA系统中国CEO职务之前,王江兵在制造企业有着近20年的工作经历,先后担任西门子公司部门经理、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德国科隆测量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国格雷斯海姆公司中国区经理,可谓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制造业“老将”。

访谈间,王江兵感谢了KUKA大股东美的集团,以及KUKA集团对他的信任,同时他强调正因为此前的制造业经验,以及其在KUKA四年的系统集成业务积累,是他在新岗位上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信心保障。

“制造企业出来的人往往遵循一个理念——持续改进、持续提高。我对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是挺有自信的。”王江兵说道,“更重要的一点,KUKA目前在中国有1500名优秀员工,这是我信心来源的最大源泉。”

9

现在,王江兵这位制造业“老将”使命在肩,需要进一步推动KUKA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渗透与扩大,顺应中国市场在智能制造的高速发展需求,开发更多适合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业务的全面高速盈利性增长并成为中国机器人市场第一的目标。

发挥协同优势,完善本地化布局

两年前,美的以40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KUKA近95%的股份,震惊业界。随着美的与KUKA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其产生的协同优势正在逐步展现。

在产能规划方面,这两年KUKA可谓动作频频。包括去年的上海机器人工厂扩建和昆山工业的扩充产能,今年的KUKA系统搬入新厂址,以及上半年宣布的美的KUKA佛山顺德机器人新生产基地奠基开工,都共同昭示了KUKA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范围以及产业布局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上海工厂的扩建,将在2020年实现机器人年产能25000台,而总投资100亿的佛山机器人生产基地一旦投入使用,机器人产能将达到每年75000台,届时每年KUKA机器人在中国的产能总数将达到100000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目前上海工厂的扩建车间已经投入使用了,这将有效缩短交货时间,使我们对市场有更加快速而又及时的反应。”王江兵说道。

在王江兵看来,美的在产业规模上的优势,能帮助KUKA在上游供应链管理上,在保证质量、技术、指标前提下,带来更大的降低成本空间。“今后几年,KUKA和美的在供应链上的战略合作,能让我们不断优化成本结构。”

2017年,美的并购了以色列领先的运动控制企业高创传动(Servotronix),拓展其在运动控制、编码器、驱动器等机器人产业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布局,这对KUKA扩大产业链优势无疑又是一大帮助。

不过,王江兵更看重美的在KUKA实现本地化研发方面的助力,进一步加大在华的研发投入。

“国际企业到中国来有三个阶段:首先是global for local,国外的东西拿到中国来,不改不变就在中国卖;第二个阶段是local for local,中国研发,服务中国客户;最后是local for global,中国研发,服务全球客户。KUKA现在是local for local的实质性推进阶段。”王江兵透露,KUKA正在佛山全力筹建本地化研发队伍,开发更多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这个研发团队不像我们过去在上海的研发队伍那样,只是为德国总部做一些外围辅助性工作。我们是在培养一个完整的研发队伍,真正做到本地化,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对机器人的需求。”

“未来KUKA机器人的全价值链,包括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系统集成、以及客户服务的全产业链,都实现本土化,从而打破由于行业竞争使得平均利润和发展速度总是对立的情况。”王江兵畅想道。

价值链延伸,把握细分市场新机遇

除了拓展产能规划和加大本地化研发投入,在开拓新的细分市场并加强市场渗透方面,KUKA同样不遗余力。

王江兵强调,在产业链的下游,一定要有针对新客户、新行业、新应用的适用产品,延伸机器人的价值链。

对于未来机器人市场,他判断,虽然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汽车行业因为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会逐步减缓增长速度,但是可以充分结合中国机器人市场业务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一般工业领域自动化程度还不是很高,机器人普及率也比较低,对机器人的需求潜力仍然很大,所以机器人业务未来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王江兵坦言,KUKA在中国的现状是品牌知名度很高,在汽车行业优势很大,“但在一般工业的表现只能说是起步阶段。”

这意味在保持汽车领域这个存量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KUKA希望在一般工业这个增量业务上快速突进。而在一般工业中,3C电子制造、白家电以及物流等,将是KUKA重点发力的细分市场。

以快速增长的3C电子制造业为例,现阶段我国作为全球3C产业的中心,集中了全球70%的3C产能, 3C产品的加工和组装工厂绝大部分都在中国,使得3C领域成为机器人企业未来竞争主战场之一。

“3C电子行业首先的特点就是工期短、变化快、批量小,对交货时间和投资回报的速度要求严苛。”王江兵分析说。

因此,在产品规划层面,KUKA为细分市场重点投入,比如为电子制造商提供了一系列易于集成的完整应用包,力图做到以最小的空间需求提供最高的性能,完美解决电子行业面对的诸多难题。同时,与不同机器人的匹配以及多种选配方案选择,迎合电子行业的多样化和精细化趋势,使得这些应用包能够带来极富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率。

人机协作机器人是未来3C市场的重要产品,作为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KUKA是最早让机器人跟人共同协作的公司,协作型机器人KUKA LBR iiwa更是机器人界的“大明星”,王江兵透露,KUKA将在9月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期间发布最新的协作机器人,展示其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中国市场推广工业机器人使用,最大的难点往往不在于机器人技术本身,而是如何把机器人技术与它所服务的细分行业生产线上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完美结合,因此,在开拓细分市场的战略执行层面,KUKA采取的方式是发展诸多优秀的系统集成商,跟他们形成细分市场的多维度、多层面战略合作关系。

“很多细分市场,比如电子行业对机器人熟悉的工程人员少,很多地方依赖要么机器人厂家,要么依赖于集成商。”王江兵介绍说,“对我们的关键客户、关键应用,KUKA有自己的人员团队,而在更多的细分市场,我们跟很多系统集成商合作。这些合作伙伴,他们专注于特定领域,在行业沉积多年,而且地理上更加贴近客户,有成本优势。我们很愿意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充分利用我们双方的优势,扩大客户覆盖面,更好地助力行业的转型升级。”

软硬结合,打造以机器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谈到KUKA的时候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机器人,但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KUKA不只生产和销售机器人硬件,而是提供包括软件和系统在内的整套自动化解决方案,而且KUKA正在往“软硬结合”的方向努力,从而提高机器人业务的净资产收益率。

比如,在这次NEPCON展会上,KUKA Connect云端平台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之一。KUKA Connect云端平台功能强大,让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和分析工业机器人的运行状态,并且可以自由选择终端设备访问机器人运行数据。同时,通过提供开放的API接口,KUKA可与客户、集成商、第三方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个以机器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王江兵指出,“机器人都通过数据驱动。我们经常讲知识就是力量,数据是知识,但知识本身不是力量,你要把这个知识变成智慧、变成解决方案,变成有用的东西才能变成力量。”

KUKA作为工业4.0的策划者和探路者,已经将云技术与KUKA 的核心竞争力紧密结合,在KUKA的应用包解决方案中即装有KUKA Connect应用程序,能够向KUKA Connect云端实时提供机器人过程数据、状态信息等。

通过KUKA Connect,实现了KUKA机器人从传统机器走向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但打造一个生态系统,需要结合硬件、软件和IT系统,未来,KUKA需要在这三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使硬件成本更低,软件功能更强,帮助客户不断提高功效,提高投资回报率。

而从王江兵自信的谈笑中,不难看出,这位KUKA中国新任掌舵者,已经做好了引领KUKA中国不断前行的准备。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