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兰:依托人工智能2.0勾勒智能社会全景图
2017-04-07 16:53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2017年元旦前后,曾经打败“棋圣”李世石的人工智能AlphaGo又弄了个大新闻。它的升级版Master在围棋网络对战中连胜60局,打败了十几位世界冠军。“人工智能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的人工智能也从产品智能化向社会智能化转变,标志着中国的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迈入性能升级、应用深化的2.0发展新阶段,也更加接近于人类智能。”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徐晓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新突破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拟人、类人甚至超人智能的智能设备及系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协同互动、组合并进,人工智能2.0日益呈现出跨媒体、群体性、自主化、人机融合的新特征。
徐晓兰表示,我国目前已有部分领军企业在搜索引擎、图像识别、语音交互、智能控制等领域率先推出一批创新成果,更有部分研究机构在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类脑智能等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但问题依然存在。”徐晓兰告诉记者,比如在市场层面,2016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700家,6年来年均增速超过80%,而当前国内相关市场总规模不到15亿元,除少部分领军企业外,大部分人工智能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在政府层面,部分地方政府对当前信息环境和数据基础的认知依旧模糊不清,甚至分不清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区别,在制定新措施、新政策时缺乏针对性,难以营造人工智能真正需要的发展环境;在科研层面,我国现行模式和评估体系倾向于鼓励短期成果快速推广,但人工智能是一个必需经过长期积累、厚积薄发,才能产生革命性、颠覆性成果的领域。
勾勒智能社会全景图
智能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出现的高级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现在是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两栖社会形态,再过5-10年,可能就是工业后时代、信息社会中时代以及人工智能前时代三栖类并存的社会形态。也是我国抓住新旧动能转化的重大历史机遇。”徐晓兰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在人类社会中发挥出日益显著的战略性、主导性、基础性作用,智能将成为与土地、劳动、资本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新生产要素,催生出智能经济、智能生活、智能治理等,勾勒出智能社会的全景图。
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应,围绕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形成结构调整新模式、培育产业升级新业态、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等维度构建智能社会。国家需要用前瞻性研判、战略性规划,看上去是技术问题,但实际上是社会问题。
徐晓兰建议:一是认清时不我待的迫切形势,下决心攻克人工智能2.0新技术。部署专项财政资金,适时引导社会资本,围绕大数据智能、互联网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积极探索变革性创新,从跟随式发展跃升为引领式发展。
二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围绕人工智能2.0相关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深入开展战略研究。以促进产业发展和推动示范应用为导向,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企业、科研机构及行业组织对人工智能2.0产业链的切入点、切入时机和切入方式进行前瞻研判,准确抓住智能社会构建的痛点难点。
三是勇于先行先试,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区打造人工智能和智能社会试点示范区域。人工智能和智能社会不是空中楼阁,是要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来不断完善发展的长期的伟大事业,有必要结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规划,选择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的地区建设试点示范,打造人工智能和智能社会的先行地。
四是高度重视“星星之火”的燎原作用,积极引导构建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联合创建人工智能“双创”平台,提供研发设计、检验评测、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