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转型重在体制先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2017-03-06 16:13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东北地区是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的发展。本文根据实地调研,从分析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入手,着眼辽宁、管窥东北,提出对策建议。本文认为,推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现 状 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
自2003年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经济曾一度进入快速增长期,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14年、2015年,东北板块经济增速降至全国最低,装备制造业作为辽宁省的支柱产业同样面临困境。目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青黄不接,传统产业比重高达70%以上,机器人、航空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产业规模太小、比重太低,不足以替代传统产业的支柱地位,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不足。
具体地看,装备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总体来看,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
剖 析 结构问题是关键 体制障碍是根源
立足现状剖析原因,可以发现,结构问题是关键,体制障碍是根源。
一是现代企业制度远未完善。目前,辽宁省国有资产在工业企业中占比达45.8%,远高于福建(23.6%)、广东(23.4%)、江苏(18.0%)、浙江(14.9%)等东南沿海省份。很多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没有根本性转变,历史遗留问题未彻底解决,创新和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二是计划经济影响根深蒂固。东北地区是实行计划经济时间最长、最彻底的地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存在的部分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政府仍习惯干预国企改制、兼并重组,在企业设立、项目投资、对外贸易等领域存在大量行政审批,而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政府应该承担的领域却职能缺位。真正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形成,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大打折扣。
三是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大多是竞争性企业,企业改制是大势所趋。然而,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不卸下,就很难真正完成国企改制,有效的市场机制也很难建立完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但需要大量资金,而且情况复杂,存在企业办社会、独立工矿区搬迁、棚户区改造、“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拨改贷”后的债务包袱等问题。经常是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新问题又不断出现,难度超乎预期。
四是缺乏倒逼改革的外部动力。东北地区虽居东北亚跨国贸易核心区域,但周边国际局势并不稳定,东北跨国贸易难以达到预期。朝韩对立局势影响东北边贸;俄罗斯经济政府管制色彩较为浓厚,大规模企业自由贸易较难进行;日本与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等主要产业存在潜在竞争,在关键技术方面,日本始终对我国严防死守。东北周边贸易环境较差,不但难以有效扩大出口、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而且难以产生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外部动力。
建 议 企业需改制 政府需转型
首先,应加快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把握住国企改革的关键。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核心的国企改革,是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推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之一。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企业活力和经营效率,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高效率的市场主体。而企业能否符合市场要求,关键看企业决策、管理团队能否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企业决策、经营和管理。因此,本文尝试提出一个探索性的观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在于通过混改,打造一支市场化的决策、管理团队。
其次,建立国企改革试验区。
在辽宁乃至东北,国企比重大、改革任务重的地区主要是两大类:一是老工业基地,一是资源型地区。两类地区国企各有特点,国企改革也各有重点。应根据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地区国有企业不同特点,分别设置国企改革试验区。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更加注重打破原有僵化体制和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更加突出技术、设备更新改造,让老企业焕发新的活力。资源型地区国企改革,更加强调打破资源依赖,走出“资源陷阱”,注重产品结构转型和产业链延长。同时,应探索商业类、公益类国企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和分类考核;选择几家规模适当的国有企业,尝试开展针对决策管理团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构建促进国企创新的动力机制;加快解决厂办大集体、企业办社会、独立工矿区搬迁、“债转股”和“壳企业”等历史遗留问题。
再次,设立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试验区。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推动东北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东北地区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在偏大、偏重、偏国有的经济结构下,政府干预经济的色彩浓厚,有必要设立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试验区。重点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行政审批等方面,给予试验区充分的先行先试权,鼓励试验区大胆改革,研究解决东北地区政府职能转变中特有的体制机制问题、思想观念问题,努力将政府建设成为与现代治理结构相衔接、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配套的,职能优化、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四是构建完善的市场化发展格局。
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建立开放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提和基础。要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健全市场监督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建设,严格保护企业产权、企业经营活动,等等。
同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消除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监管、公平竞争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措施。加强民营经济产权保护,切实改善创新、创业环境,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领域。
还应构建以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新体制。依托辽宁沿海经济带,选取大连长兴岛和营口港周边,设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切实加强沿海经济带合作、沿边合作、跨境合作以及各省区联动协作。加快推进内陆自贸区制度创新,制定完善对上海自贸区政策的移植复制方案,推动东北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成为接轨上海自贸区政策的试点区域等。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体改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