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南北车合并对能源装备产业的启示

2015-04-20 16:14 来源:中国能源报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两大轨交设备巨头的合并风云成为装备制造业舆情焦点。

  4月3日,南北车合并之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证监会无条件审核通过,同日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局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这意味着南北车合并完成最后两个审批程序。加之此前已获国资委批准和各自股东大会通过,南北车合并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优势产能输出,加快国产装备出海,高铁被寄予厚望。只不过,长期以来在国内项目招标和海外业务拓展中,南车、北车兄弟俩“冤家路窄”,正面交锋在所难免。然而,市场的角逐却伴随着互相压价等恶性竞争手段,尤其是在海外项目上的厮杀,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利益。

  南北车合并,目的在于解决两大轨交设备巨头恶性竞争问题,加强技术互补交流,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内耗,加速中国高铁出海。

  虽然两大轨交设备巨头的合并与能源装备产业瓜葛甚少,但是作为新常态下装备制造央企合并的样本,却给能源装备产业带来了一些启发。

  第一,低价竞争如何解。能源装备产业低价竞争问题虽少见诸于媒体报道,但实际上在产业内已经到了人人生厌却又不得已而为之的地步。以发电设备为例,东电、哈电、上电“三大动力”均声称占有国内1/3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基本势均力敌。

  每当遇到新项目招标,“三大动力”一拥而上,为了成功中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最大的筹码便是压价;在国际项目上,更是“窝里斗”,以不断削减利润空间、甚至零利润为代价争抢订单。

  能源装备产业低价竞争的形势与南北车当初是大体相当。但可以预见到,南北车本次再度“复婚”,形成一个利益整体,妥妥地解决了低价竞争问题,这对能源装备产业、尤其是“三大动力”,是否有所借鉴之处?

  第二,高端产品怎么攻。低价竞争的根源是产品的高度同质化。无论是“三大动力”、还是其他领域,重复性产能普遍存在,你有我有他也有,形成“过度竞争-低价格-低品质”的恶性循环,促使产能高端不足、中低端过剩的结构性矛盾愈演愈烈。

  南北车合并后将形成轨交设备超级巨头“中车”,“中车”将不满足于“和谐号”动车组研制,将依托南北车合并形成的合力攻关高原类、严寒类、重载类机车。

  反观能源装备产业,由于缺少行业超级巨头,一些高端产品的自主化攻关力不从心。以燃气轮机为例,燃机的研制需要非一般的资金、人力、技术,靠几家分散的企业各自为战希望渺茫。即使是通过产业联盟等形式合作,企业彼此间也会因为担心知识产权归属和后期市场利益分配等问题,难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么此刻,“中车”模式的优势便跃然于目。

  第三,国资改革新思考。产业垄断必然带来研发惰性,适当的市场竞争是十分必要的。在央企格局中,两两对弈、三足鼎立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能源装备产业,就北有哈电,南有东电、上电,北有一重,南有二重,北有中煤装备,南有郑煤机。

  如果说两两对弈、三足鼎立是为了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带动产业进步的话,那么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格局反而成了阻碍产业升级的牵绊。产业发展的现状可以检验此说,时至今日能源装备产业能突破的领域都取得了突破,还有一些领域却很难突破,缘由是业内企业陷入到了产品同质化和低价格竞争泥潭,并且有越陷越深的趋势,已无力顾及其他。

  南北车合并是国资改革的一种新趋势,即建立超级大企业,有效化解“内讧”,集中力量攻克高端,一致对外。笔者认为,就目前能源装备产业的现状,尤其是发电设备行业,也需要一个超级“合力”来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但是这种“合力”不应该是政府主导下的“拉郎配”,而应该是市场主导下的“自由婚配”。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