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电机多措并举逆势开拓市场
2015-01-06 16:15 来源:中国工业报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机)在国内外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找准切入点,加足马力,积极采取重大项目科研、准时化生产、企业管理提升等方面措施,逆势开拓,签订了包括总金额达9.3亿元丰满重建工程机组在内的多个国内外重点项目合同。业内人士认为,哈电机目前的现状,可以用“新成果不断,追逐新常态下的新发展”的词语来形容。
一批重大项目“鲜花盛开”
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促进哈电机发展的新常态,也正是由于企业大幅提升科研质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在市场逆势中,绘就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哈电机在两年前独立开发响水涧和溧阳项目之后,已经形成了抽水蓄能技术的认知体系。随后,科研人员又以500米水头段的荒沟、丰宁项目,700米水头段的绩溪、敦化项目为依托,全力攻克关键技术难关,终于取得了水电装备技术制高点上成套的技术成果,并形成相应生产能力。在攻克企业关键技术难关的同时,也为其在超高水头、超大容量蓄能机组研发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获得更多的试验数据,哈电机借助深圳发电电动机通风模型建设项目,首次尝试1个模型3种结构的试验方案,不仅创造了较高的实用和经济价值,也为其组织开发同类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丰满重建项目的科研工作中,科研人员“量体裁衣”,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水力性能开发和模型试验研究,优选出的转轮在参与国内外6家企业的竞标中,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取得成功。但是,精益求精的科研人员并不满足于此,在合同签订之后,依旧不断潜心科研,以期取得最佳的设计方案。
在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哈电机的核电国产化进程一路高歌猛进。此前,相关部门对AP1000核电发电机设计图纸及技术条件进行了充分分析、立项。无数次往复材料变更审批;无数次探讨研究;无数次试制生产检验;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转子轴锻件国产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核电定子线棒首件FAI认证稳步推进;定子冲片完全实现国产化制造,各项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项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一项科研课题以高分通过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预验收,成为企业发展的新亮点。
科研成果的取得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惟有千锤百炼方得真金。面对来之不易的机遇,哈电机倍加珍惜,进行过无数次转轮优化模型试验,科技人员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业界专家给出了令人欣慰的答案:哈电机设计开发的项目,绝大部分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发电设备远程诊断系统平台”的建立,成为哈电机对机组运行状态实时监测、评估,以及远程诊断、处理电站突发疑难问题的重要渠道。支撑该平台的,是集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处理为一体的专家团队。如今,向家坝电站、溪洛渡电站在线监测信号已经引入平台接口程序研制;丰满电站在线监测信号将进入远程诊断平台,标志着哈电机进入了远程故障诊断产品化研发的新阶段。
在科研开发方面,哈电机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提升技术能力的机会,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首肯。科研项目《大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研制》项目获黑龙江省长特别奖;《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新型并列转子结构无刷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研究》项目获得25万元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在我国电力装备制造行业市场低迷的形势下,哈电机加速逆势开拓的步伐,重点合同不断揽入囊中,不仅签订了合同总额9.3亿元吉林丰满重建工程制造合同、5900兆伏安短路试验发电机组合同,还成为首个在摩洛哥按欧美标准制造汽轮发电机的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准时化生产为客户交“满意答卷”
据介绍,“准时化生产”是哈电机组织生产的特色之一。在不断探索如何满足客户需求的征途中,哈电机将“准时化生产”列入实施的范畴,将产品“按时、按需”完成作为评判生产情况的标准之一。去年以来,“准时化生产”在推进中完善,在完善中创新。前不久,哈电机又在提高计划编制质量上加以改进,日臻完善,将生产管理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使“准时化生产”执行力更强,覆盖面更广,效果更显著。
近年来,哈电机的技术准备与生产工作同步组织难度更大,不仅要解决火电产品出产相对集中,核电产品先行件出产压力大,新产品生产周期短等难题,而且要想方设法化解水电产品大部套出产密集,集港要求严格等难题。
面对困难和挑战,相关人员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迎着困难上,瞄准“准时化生产”的目标,逐步探讨计划改进的方式,为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了基础信息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每周召开的生产项目专题会,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在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哈电机生产计划的综合平衡能力、重大项目按期完成率均在不断提高。
基础管理的不断完善,推动“准时化生产”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火电项目逐步从定子、转子部套,拓展至其它部套;水电项目更是实现了主件准时化生产的全面覆盖,甚至许多重点项目从技术准备工作开始,就被纳入准时化工作的范围,外委外协部套的投入、产出点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满足了企业内外部用户的需求。
为了给“准时化生产”上足“保险”,哈电机还制定了重大项目执行控制措施,合理调配资源,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管理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执行中的有关问题;施行生产技术准备计划ERP管理,编制了需求计划、物资到货、仓储发料管理办法,生产组织步入科学化的发展轨道。近年来,哈电机火电生产线、水电生产线完成了在手合同的准时化排产。
与此同时,哈电机还坚持“生产和质量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方式,为“产品主线”保驾护航,由企业技术总师牵头组成攻关团队,系统解决水火电产品制造中长期存在的质量“疑难杂症”,实实在在地为世界水火电站平稳运行助力,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产品的准时化生产,以及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满足了各电站的安装需求,各个电站业主纷纷发来感谢信,对哈电机的生产组织、产品质量、交货等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提升管理为企业发展插上“翅膀”
哈电机高效的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插上了“翅膀”。其董事长兼总经理邱希亮认为:“管理重在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贵在持之以恒地创新实践和探索。”
哈电机正是认识到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严抓善管”,多项改革措施释放了巨大潜能。结合自身实际,2014年,哈电机打出了降本增效的“组合拳”。“提高经济效益”是“拳头”的中心,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分布在“拳头”周围的目标,向着“点”、“线”、“面”3个方面进发,全员降本增效工作全面铺开。
首先是找准“点”,哈电机制定了20条降本增效措施。各基层单位深入挖掘自身潜能,扎实推进各项措施的开展,计划财务部则从指标上进行总体控制,效果显著。
其次是布好“线”,以水轮机、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三大主线为依托,深入挖掘降本增效的可控点。其中仅导叶结构设计优化项目,就降低成本费用432万元。
再次是控制好“面”,全员上下立足自身,全力开拓,提倡“提高毛利五个点,人均节约1万元”。通过技术改进,减少外委、改变培训方式等,企业总计节约资金7000余万元。相关单位组织成立的“降成本攻关小组”,一步步深入挖掘,制订了降低制造成本的可行性措施。
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是哈电机又一项重要举措。从顶层设计入手,哈电机历时近3年时间,经过大量测算、摸底、征求意见,数十次地研讨,以岗位为基础、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新分配体系已经正式实施。分配体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劳动热情。
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哈电机加大了培育“两翼”的力度,组织开展哈电昆明公司“一体化”工作,为哈电昆明公司提供现场支持和指导;确定了哈电镇江公司新的经营范围及业务板块,从多个角度支持哈电镇江公司实现了平稳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