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产业整合加速 力促成果转化
2013-10-09 15:25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近日,我国首个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大型人居环境科技产业集团——清控人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该集团由清华大学注资6亿元成立,是清华大学实施板块化产业整合的重要战略举措。
清控人居只是清华大学打造高校科技产业板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清华大学通过调整结构布局和整合发展资源,陆续组建了核能、能源环保、生命健康、出版传媒、人居环境5个产业集团,同时系统地构建了新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不只是清华大学,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加快,不少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效显著,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随着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依托高校学科优势培育成长起来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有的已经形成产业集聚的态势。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部分高校先行先试,积极推动这些企业整合,构建产业版图,而一些专家出身的学科带头人更成为相关新兴产业航母的拓荒者、领航人。
立足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产业风生水起
“在美国硅谷的兴起过程中,斯坦福大学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硅谷没有一家企业是由斯坦福大学创办的,这一点和中国截然不同。在北京、在中关村,许多明星企业都是由高校创办。”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总裁助理李中祥说。
我国高校创办企业萌芽于上世纪50年代,兴起于80年代。1980年,清华大学第一家高科技公司——清华技术服务公司成立。这也是全国高校创办的第一家高科技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一些拥有科技实力和人才优势的高校纷纷开始利用自身的专利技术创办经济实体,全国高校各类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
就是在这股浪潮中,北京大学创办了方正、清华大学创办了同方、南开大学创办了戈德……由于拥有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同时又有高校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使得这些校办企业很快成为知识经济中的明星企业。
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把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改革试点推广至全国,并把原有的“校办企业”这一概念规范统称为“高校科技产业”。《指导意见》指出,“高校应鼓励技术持有人和参与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主要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持有高校控、参股企业的股份,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在以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投资入股企业时,给予技术持有人和其他主要人员不低于所占股权20%、原则上不超过50%的奖励”。
“这些举措为高校和高校科技产业之间构筑了一道‘防火墙’,有利于高校规避企业经营所带来的经济和法律风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李军表示,同时这也极大地调动了高校科技工作者创办企业,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已成为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载体。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共拥有获授权的专利1890项,获省部级、国家级的奖励1643项。不少企业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明星企业。
整合优势资源 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有效路径
虽然高校科技产业风生水起,但在发展中一些新问题日益凸显。
“清华大学的科技产业覆盖面广,但难以产生规模效应。”清控人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稚表示,“不过它们同时具备从业务整合到技术集成的基础,具备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基础。”
2003年,清华大学对原有的清华企业集团进行改制,成立了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对清华大学的科技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和调整。目前,清华控股所投资企业的经营领域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产业、能源环保产业、生命科技产业、科技服务与知识产业等。
为了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校科技产业健康发展,清华大学决定将相关产业的企业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以人居环境产业为例,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就拥有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人居咨询、人居工程、人居科技等人居环境产业链各个环节。此外,这些企业的“智囊团”也集合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美术学院、土木水利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学科优势资源。
“人居环境产业集团是产学研高度一体化的,它的理论实践需要以学科群为基础,结合产业自身发展规律,搭建产业集群,面向中国现实,构建具有大规模干预能力的工具。”尹稚说,“以单学科为核心的产业板块已经初步完成,并且有扩展基础。因此,需要加强人居环境产业整体联动的机制和支撑,进一步理顺和建立人居环境、理论、科研以及产业实践间的组织、联动和利益机制。”
为此,清华控股整合了人居环境产业的诸多企业,打造了我国第一个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大型人居环境科技产业集团——清控人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这个产业集群完成整合以后,将具备更强的决策支持能力、更规范的企业运营环境、更规范的产学研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更大的规模效益和资产优化能力,同时也会为参与到这一事业当中的学者提供更广的学术发展空间。”尹稚表示。
除人居环境产业集团外,清华控股还陆续组建了核能、能源环保、生命健康、出版传媒4个产业集团,同时系统地构建了新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由此,清华控股构建了以科技产业为主,知识产业和科技金融为两翼的产业布局。
“清华控股一直在主动实施板块化产业整合战略,沿着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经营。”李中祥介绍说。
除“清华系”外,国内其他高校科技产业同样发展迅速。北京大学形成了北大方正集团、北大资源集团、北大未名集团、北大青鸟集团四大支柱企业,创造了北京大学科技产业97%以上的总产值和资产,通过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已建成以信息产业、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和教育等为骨干的支柱产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产业格局。复旦大学依托复旦大学科技园开辟出一条具有“复旦特色”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拥有复旦复华、复旦微电子、复旦光华、复旦张江生物医药、复旦申花等一批龙头企业。东北大学则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科技企业上中下游密切合作的道路,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创办了以东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2011年,国内高档数控系统龙头企业华中数控整合了同属于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的武汉华大新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进一步整合产业。
在硅谷,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创新园和大批创新企业集群,形成了独特的协同创新网络,形成了旗舰企业、新萌生的创新创业小企业与饱含创新文化的高水平大学的完美结合。如今,大学和企业的发展路径正在发生交叉,而交叉点就在创新这一环节。它们正在通过协同创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鼓励创新创业的今天,高校科技产业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路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副总经理王国成表示,他相信在学科交叉发展日益明显的今天,高校科技产业将探索出一条更好地体现高校科技价值、更好实现高校科技增值的道路,而清华控股的探索或许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