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绿色战略 企业发展之道

2012-09-14 16:51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我们身处于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进步莫过于当前经济的飞跃,而最令人忧虑的是环境的不堪重负。当全球总人口从今天的70亿上升至人口统计家所预估的2050年达到的93亿,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物质生活,对这个社会的索取大于付出之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地球能够承担如此繁重的物质消费活动吗?

  大多数决策者建议采纳一个自上而下并且以西方为中心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他们在全球论坛中雄心勃勃地探讨监管制度,或者指望大型跨国公司和富有的非政府组织来树立典范。但鉴于大多数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故而有必要了解这些国家的成功企业为促进可持续增长都做了些什么贡献。

  绿色战略“领头羊”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16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认为它们将环保意识转换为一种具有竞争性的优势资源。这些高盈利企业(这项研究中的绿色战略“领头羊”)利用环保来降低成本,激励员工,建立关系网。这些企业因地制宜的思路更容易让同行复制而不是去效仿欧美。

  这些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将资源、劳动力、设备的不足转化为机遇。印度公司Shree Cement,曾长期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扰,通过使用空气冷却而不是水冷却的方法,研制出世界最高效的用水系统来生产水泥。菲律宾因浪费和非法开采而导致的用水短缺,一家公用事业公司Manila Water,使用新的滤水技术让穷人用得起水,将水流失比例从1997年的63%降低至2010年的12%。

  实施绿色战略已成为惯例。中国的空调制造商远大集团,利用建筑散发的废热为机器提供动力;大连的海洋食品企业獐子岛渔业集团,重复利用剩鱼来肥沃庄稼。埃及食品生产商Sekem制定了以有机种植来改造沙漠的任务。哥斯达黎加食品饮料公司Florida Ice & Farm在生产饮料过程中采用严苛的耗水量标准。

  这些企业还通过环保事业来衡量自身价值。比如,Florida Ice & Farm把老板60%的薪水与“人、地球、利润”三条底线挂钩。同时,这只绿色战略“领头羊”还鼓励员工提出绿色点子。巴西一家化妆品企业Natura分发奖励给员工,让他们找到降低企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方法。智利一家林业企业Masisa,动员其职工开动脑筋,想出各种稀奇古怪的业务方式吸引相对拮据的客户。南非一家零售商Woolworths称,公司很多最佳环保点子来自员工而不是老板。

  

  在新型经济体中,企业似乎很难坚守一种专长,因为它们还得担忧如令人烦躁的基础设施和不可信赖的供应链等诸多问题,因此“领头羊”们力求塑造可以掌控的经济环境。它们向监管机构游说,如巴西的有机糖生产商Grupo Balbo和巴西政府合作,以建立有机产品的认证体系,它们还同各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建立关系;肯尼亚的Equity Bank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组织构建联盟关系,来降低小佃农的贷款风险;Natura与其供应商合作,生产可持续包装袋,其中包括从甘蔗中提炼出来的新型 “绿色”垃圾袋。

  这些企业还致力于接触和教育小型企业与低收入人群,避免他们时常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环境利益。例如,Masisa组织当地的工匠建立关系网,使他们和低收入的家具买家间保持联系;远大集团给空调装上用来衡量空气污染的小型设备,可嵌入到手机里面;印度的灌溉系统制造商Jain Irrigation用舞蹈和音乐向那些不识字的农民解释滴灌的好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家低碳博物馆,以宣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各种途径。

  富绿抑或绿富

  有人对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分析颇有异议。瑞士IMD商学院的Phil Rosenzweig就认为,管理学家倾向于“光环效应”:他们把企业短暂的成功用来证明其发现了优良管理的永恒法宝。一些成功企业支持环保事业的事实无法证明环保事业可以使企业获得成功。一些具有前景的企业认为它们有钱玩环保,还有一些企业基于公共关系和社会名誉追求环保事业。至于那些绿色战略“领头羊”们,可以肯定有100家企业是通过排放废气或有毒污水来壮大的。

  不管怎样,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和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这份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将环保与盈利结合令人深思。许多环保主义批评者认为环保只是发达国家的奢侈品,穷人需要超洁空气之前要先解决温饱问题。甚至有些人将环保事业看作是发达国家的阴谋:西方通过工业化和污染致富,但现在却想要阻止不发达国家走同样的路线致富。该研究表明这些担忧夸大其词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可以和西方的竞争者一样追求绿色。很多人早就发现,当自然资源日益短缺且消费者捉襟见肘的时候,环保事业不失为一项有利可图的商业策略。

  绿色战略的发展之道

  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前不久,许多企业都开始施行绿色战略。哥本哈根峰会的初衷是建立一个新的规范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几十个主要国家领导人都出席了会议,并认为应该支持该项提议。但大多数的企业似乎对此漠不关心,只有四个企业领导人出席了第二年在坎昆的气候会议。

  尽管联合国方面的进程搁浅,政府希望为碳排放定价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绿色项目中发现了商机,许多公司仍然增加了它们的环境友好型投资。在安永(Emst&Young,美国会计事物所)的调查中,有44%的人表示他们公司在可持续发展项目(长期稳定的,主要针对绿色战略同时兼顾雇员福利的项目)上的投资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都有所增长。另外44%的人表示,不同于政府对待绿色项目上的投资那样犹豫不决,企业投资一般都比较稳定。安永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的负责人胡安•科斯达•克利芒强调这些数据可以从长期的发展趋势里被证实。许多企业发现,即使在缺少碳排放的规范下,一些环保方面的投资仍然具有商业价值。

      经过改进的能源利用方式与粗放型能源管理方式之间的对比可以作为一个推动企业自觉实施绿色战略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如此之高的油价,一些小小的改变就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即使没有受到来自哥本哈根会议的约束压力,也自告奋勇地制定了一系列减排目标。例如,沃尔玛在2005年制定了自己的减排目标,仅运输燃料一项就声称一年之内的减排量将超过2亿美元;特易购公司则计划在2050年之前实行“碳中和”计划,并且声称每年可以减少1.5亿英镑(约15亿人民币)的碳排放。根据碳排放监督CDP项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所收集的超过500家大型公司关于碳排放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59%减排方面的投资一般都会在三年之内获得回报。

  可再生能源价格的下降为公司提供了另一条节约成本的途径。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优势在于它们是随处可用的:将一个太阳能板或者风力发电机装在工厂的屋顶上,你就可以获得用于发动机器的电能。这正是可再生能源吸引一些矿产企业的原因,因为这些企业一般都处在一些不方便接入国家电网的地方。例如,必和必拓、力拓以及美国铝业都参与了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在接受CDP项目问卷调查的公司中,68%声称它们会将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战略作为它们的核心战略之一,相比去年48%的占比有所提升。考虑到打着“绿色公关”幌子的虚假宣传泛滥,要辨别这些企业是否说到做到其实并不容易。但是即使它们确实履行承诺,也可能是因为这些企业认为有必要为进入一个水和其他自然资源越来越缺乏的世界而提早做的打算。能源商品价格一直在攀升,旱灾在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高速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常见。根据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公司总裁都认为资源缺乏相对于气候变化的蔓延,对于公司中期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威胁。

  那些对于资源管制忿忿不平的公司,大部分是那些在环保上有投入的公司,包括可口可乐、联合利华、雀巢和百事,它们都极力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并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每一个拥护环保政策的公司都遭遇过相似的经历,至少它们都曾受到环保主义者的抨击:包括可口可乐公司对HFC氟利昂制冷剂的使用,百事公司对塑料垃圾的倾倒,雀巢和联合利华同砍伐热带雨林的棕榈油公司之间的关联。这些公司在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一直都在改善它们的环保记录。在这过程中,它们逐渐确信环保还是有好处的。

  绿色战略 名利双收

  节省能源的成本仅仅是绿色战略正面效益的一个方面。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短缺也提供了赚钱的新机遇:比如通过推广那些在生产或使用中利用稀有资源制造的产品。“我们知道未来会是怎样的”,联合利华可持续发展项目负责人盖文•尼思说:“我们知道水将变得非常稀缺,我们知道能源的价格将会一路飙升,我们知道在越来越拥挤的城市地区,公共卫生问题将会变得非常严峻。”他的估计不一定是准确的,但是联合利华的确将资金投在了他所说的这些方面。

  联合利华已经开始在亚洲地区销售一些专门设计的产品来应对资源紧缺的未来。例如一种新型洗涤剂,这种洗涤剂在较低的温度下也依然能保持良好的洗涤效果,并且用较少的水就可以冲洗干净。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即将发布的报告认为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源,可以在2030年之前使全球每年节省2.9万亿美元,并且极大地控制碳排放量。同时还可以为使用绿色战略的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

  “绿色”代表的是环境保护、环境与人类和谐生存、共同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绿色战略是企业以建立环境与人类的和谐为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绿色化,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等进行全局性、长期性总体谋划。当今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绿色战略的实施对于全人类、全社会的深远意义,把绿色战略的实施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实施绿色战略,将成为一种趋势。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