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转型升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

2012-05-06 23:13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十二五”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工业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国务院刚刚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工业转型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众所周知,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鲜明特征,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

  工业是转方式的主战场

  工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部分“两高一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方面。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

  工业转型就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国际产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推动:

  一是向内涵发展转型。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但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6.6%左右,较美国、日本及德国均低20个百分点以上,劳动生产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更大。

  所谓内涵发展,是指在继续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增长基础上,以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是向创新驱动转型。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若要改变我国制造业大都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窘境,必须加快调整要素投入结构,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转变。根据《规划》,要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

  三是向绿色低碳转型。我国经济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难循环的粗放型增长发展方式一直没有根本改观,导致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此,要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四是向智能制造转型。当今世界,网络制造、智能制造等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针对我国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的现状,《规划》明确,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五是向服务化发展转型。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同时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尚处起步阶段。《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能力及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

  结构整体优化迫在眉睫

  工业升级就是全面优化行业内部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空间结构以及产品和市场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

  在内部结构的优化上,针对一般加工业和重化工业比重过大,“两高一资”行业增长过快,高端产业比重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制约,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强我国产业发展的协调性。

  现阶段,我国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30%左右,高附加值的重大装备和关键材料等仍需大量进口。因此,在技术结构的优化上,要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我国产业组织结构也不尽合理,这主要表现在一些经济规模要求较高的领域产业集中度偏低,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增强等方面。为此,《规划》要求,在规模经济行业促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扶持发展大批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

  我国产业空间布局还不甚协调,产业布局与地方优势特色结合不紧,与区域能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规划》提出,要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

  产品和市场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样刻不容缓。通常来说,国内需求较国外需求更加稳定。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国内市场潜力远未充分发掘;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自有品牌数量、质量有待提升。为此,《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稳定外需、扩大内需,实现内需外需均衡发展;同时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提高效益为重点,大力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