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 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2012-04-09 17:11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2011年,科技部火炬中心按照科技部总体部署和安排,围绕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和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简称“一个行动、两项工程”)开展相关调研,部署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科技部计划以国家高新区为主要载体,通过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重大项目,支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2011年,火炬中心围绕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做了哪些重要调整,取得了哪些成绩?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工作深入推进的2012年,火炬中心又将明确哪些目标,重点开展哪些工作?日前,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赵明鹏。

  新形势 新内涵 新价值

  记者: 2011年7月,科技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期火炬工作的重点是“一个行动、两项工程”,并发布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应该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赵明鹏: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基本理念在学术界提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的发展,使产业集群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成为经济、管理、地理等领域学者的研究热点。而产业集群对于企业成长、产业发展、经济提升的诸多积极效应,也使其越来越受到各类产业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创新型产业集群?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既严谨又公允的定义,但我认为其核心在于“创新”二字,即它是依靠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从工作层面考虑,可以从3个方面理解,一是创新要素的驱动力,包括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二是产业的规模和品牌彰显力,包括产品的市场份额、产业的经济规模、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企业集聚和行业竞争的优势;三是产业集群的组织方式,包括运行体系、协作机制、组织网络、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等。因此,简单地说,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领域和特定的空间区域,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及其利益相关的产业链的其他组织,通过建立创新的政策制度、协作机制、商业模式、组织网络和产业环境,形成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作用的经济形态。

  新形势下,工业全球化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驱动下,正加速呈现出规则统一化、组织网络化、机制效率化和技术创新化的发展趋势。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将不可回避地面临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冲击。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产品在研发和市场的增值环节,受制于知识和品牌的影响,已经成为制约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我国工业化整体水平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一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使劳动密集产业的转型不可避免;二是生产成本和资源价格的上涨使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不可避免;三是生态保护和环境资源的承载受限使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转变不可避免;四是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使制造业加快转型不可避免。

  科技部启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对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和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是一条极其重要并且十分有效的路径,具有特殊的内涵和意义。一是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按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产业集群发展思路,通过科技资源对其他生产要素的集聚整合,把科技成果、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科技创业、技术平台和市场网络等大量现代服务业融入到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中,使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得到巨大提升,尤其是对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二是围绕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目标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引导和促进科技与经济在产业层次上的高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在产业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规划,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显著成效。三是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按照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模式,通过促进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大批中小企业和其他产业组织的分工协同,在市场推动和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力争在3-5年获得新兴产业的国际领先和国内先进地位,形成年销售过千亿元的区域支柱产业。因此,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新时期火炬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举措。

  突出创新驱动 培育新兴产业

  记者: 2011年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的元年。火炬中心围绕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

  赵明鹏: 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定义中可以提炼出4个核心要素,即企业、服务体系、公共政策和载体。这4个要素也是20多年来火炬工作的4项主要任务。

  首先,围绕企业这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我们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政策,致力于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其次,通过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机构、创新驿站、生产力促进中心、国际化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等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搭建起完整的科技服务体系。第三,包括火炬计划在内,通过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多种政策工具,引导地方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体制机制创新,培养了一大批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打造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所必需的软环境。第四,通过设立高新区、特色产业基地、软件园、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载体,使各项政策落地,使各类公共服务集中配置,为企业提供孵化、发展、壮大的沃土。

  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就是要将这4项火炬工作的主要任务凝聚起来,落实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提升的工作中,突出创新驱动的重要内涵,实现新兴产业培育和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战略使命。2011年我们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对有一定推进力度或产业基础的区域,按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规划,侧重就组织网络、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进行论证、引导、完善,以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所在地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做技术创新和行业的领先者。具体来说,我们开展了如下几项重点工作。

  第一,火炬中心专门设立了产业集群发展处,确立了围绕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及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和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这两项重点工程,实施各个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制定发布《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提出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思路、原则、任务和保障措施。

  第二,开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调研。在科技部领导的带领下,火炬中心赴多个省市进行调研,探讨创新型产业集群3-5年的建设目标。一是如何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做细、做实、做大、做强;二是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如何保障和实现培育20个以上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30个以上年销售额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带动地方建设100个以上年销售额过200亿元的省级产业集群这一发展目标。

  第三,组织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申报。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申报了74个产业集群。火炬中心分别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申报材料和申报区域进行评价、推荐和实地调研,探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的细分领域、发展定位、推动机制和可行性。

  第四,建立专家咨询队伍。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等研究机构的专家成立专家组,对申报材料、申报区域进行论证和咨询。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筛选出首批41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初选名单。

  第五,召开由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所在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所在地政府、高新区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工作座谈会。

  第六,启动国家火炬计划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了41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的300多个研发项目,有关支持资金正在按照程序办理。

  遴选试点与培育示范相结合

  记者: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各项战略部署的关键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的重要年,更是深入开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的落实年。火炬中心将围绕哪些重点开展工作?

  赵明鹏: 2012年是新时期火炬工作的“落实年”,国家高新区建设20年成就展、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和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创新基金的稳中求进、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贡献的政策研究等,都将对新时期火炬工作的历史性突破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作为火炬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2012年的基本思路是:落实《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研究试点工作运行模式,建立认定管理工作制度和推进机制,引导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进入到科学化、理性化和成效化的发展轨迹。科学化就是突出科技创新和科技资源对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的系统集成,这是区别于传统产业集群的根本特征,包括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规划、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认定管理办法、创新型产业集群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等;理性化就是突出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自发动力和实现目标的决心,这是避免感性化、形式化和潮流化的实在举措,包括实事求是确立阶段目标、因地制宜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创新追求高位发展等;成效化就是突出火炬工作雪中送炭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效率与效益,这是避免锦上添花和牌匾泛滥的最佳标志,包括内部机制分工严密、高效衔接和利益分享的运行效率,外部资源跨行业、跨区域和高位势的整合能力,区域特色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经济社会的贡献效益。

  自2011年以来,我们结合科技部对新升级国家高新区的督察工作,在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进行大量调研、研讨、咨询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发布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阐明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的思路、原则,制定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我们将注重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坚持国家战略与地方目标相结合。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同时,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主体是地方政府,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还必须充分尊重、体现地方政府的意志,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产业集群发展说到底是经济行为,产业的选择和企业的行为都需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主。在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的过程中,政府应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把着力点放在引导、示范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政府应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单纯依靠市场无法实现的公共服务,为产业、企业指引发展方向;通过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企业发展和集群效应发挥,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坚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的申报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地方政府和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向科技部申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通过这样的申报,我们可以了解各产业集群的基本情况、地方政府对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的考虑。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不是挂牌子工程,需要遵循自上而下的思路,重点在于申报通过后,围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工作思路,切实贯彻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科技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编制工作方案、制定措施,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以期尽快达到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目标。

  四是坚持遴选试点与培育示范相结合。《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的发布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首批进入41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初选名单的绝大部分都是所在城市、高新区的支柱产业和发展重点,但总体发展水平和建设规划与创新型产业集群设定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我们设定了遴选试点与培育示范两个步骤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从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发展规划入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领域,明确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产业定位、阶段目标、发展空间和政策举措;引导地方政府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由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分工明晰、高效运行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相应的资源集聚和政策支撑体系;围绕产业链促进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形成市场化的配套协同关系,提升产业集群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力争在3年内,达到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认定标准,实现示范效应。

  记者: 为确保上述工作目标的实现,火炬中心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赵明鹏: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目标的实现涉及到政策资源、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产业基础和关键部门、关键人员等多个方面。火炬中心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推动和组织部门,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将进一步修订完善《创新型产业集群认定管理办法》,编制《创新型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并集聚和整合有关力量,全力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

  一是拟会同地方政府、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高新区共同拟定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明晰产业定位和细分领域,确立阶段目标和推进、保障机制,严密组织并长期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

  二是指导编制和完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规划,确立能够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和年度推进计划。

  三是侧重从培育和提升两个方面分类指导。根据41家培育对象及其他有试点价值的产业集群规划和工作进展情况,协助完善机制、落实政策、形成特色,侧重从“规划、组织、政策、效率”等方面遴选出少数重点,进行分工指导、重点培育。期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3-5年内达到千亿元的产业经济规模,并引导和催生出若干个百亿元产业集群。

  四是通过国家火炬计划、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国家重点新产品等政策资源,支持和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的建设发展。

  五是对认定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内高新技术研发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连续3年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六是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内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技术转移机构等服务机构,优先纳入国家级认定管理序列并给予资金支持。

  七是建立产业集群数据年度统计和运行跟踪制度,完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年度考评,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的快速健康发展。

  明晰产业定位 完善政策保障

  记者: 各地方为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又采取了哪些举措?

  赵明鹏: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作为新时期火炬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得到了科技部领导和有关司局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高新区的积极响应。青海、广东等许多省区市已把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提交到与科技部的工作会商内容;北京、湖北、河北、浙江、甘肃等29个省区市的主要领导亲自指导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工作,许多地级市的市长亲自担任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人;地方有关土地、道路、能源、人才、资金等支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政策相继出台。

  记者: 为顺利开展试点工作,你对41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有哪些建议?

  赵明鹏: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对通过集聚科技要素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得到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所在地各级政府及参与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晰产业定位,确立保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展的政策举措、运行机制和目标路径。

  具体建议如下:一是转变传统产业集群的建设理念,要围绕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目标,充分论证和明确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的细分领域,要在产业研发、产品制造、市场规模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制定系统政策和工作推进计划。

  二是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的产业集群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地方科技计划经费应向产业集群倾斜。

  三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所在地政府应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包括土地空间、道路交通、资源能源、人才激励、科技招商、政府采购和生活设施等保障政策,探索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

  四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单位要探索建立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包括由地市主要领导挂帅、科技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组织,同时要建立产业集群产业链各企业和机构的分工协同机制,保证高效率运行。

  赵明鹏,德国克劳斯达尔技术大学理学博士、中国工程力学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得主、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0年地方选派到中央国家机关任职的中青年干部之一。历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辽宁工学院院长,辽宁省锦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辽宁省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现任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