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业型经济启动中国新增长周期
2012-01-31 17:23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再次聚焦新经济增长,寻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出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迄今已经3年,但全球经济仍然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且处于再次陷入衰退的边缘。这种困境说明旧的发展模式已经失灵,各国需要重回实体经济,创造更先进的生产技术,转向以大量新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创业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同样要靠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破解外部冲击与转型期的叠加难题。
中国是创业活动十分活跃的国家,根据全球创业观察(GEM)的统计,中国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从2002年的12.3%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16.4%,创业活动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的潜力在增加。不过,发展创业型经济不仅是简单的创业扶持或政策性倾斜,更重要的是努力构建创业型经济体系。尽管我国属于创业活动高活跃国家,但是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结构、投资结构、劳动力结构等还保留着传统经济模式的烙印,与创业型经济相适应的创业孵化体系、风险投资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分配与激励制度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等一整套的制度结构尚不成熟,体制障碍构成创业型经济的基本制度性约束。
创业型经济不仅要求产业转型,也要求金融转型。因此必须构建适合创业型经济发展规律的金融框架。具体而言,应在以下5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多层次创业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践表明,适合创业企业成长规律的多层次创业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是创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金融资本要以产业资本为依托,将大量投资引向生产和服务领域,通过扩大生产来帮助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创业金融体系作为国家的战略投资体系,要通过运用政府财政投入、企业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创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投入、资本市场融资和科技基金等手段,进一步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债券市场,设立各类专项发展基金,从创业投资、创新风险基金、政策性金融到上市融资,形成具有多样化的市场准入制度、项目孵育手段、资金来源渠道和退出机制的创业融资体系。
二是建立科技发展银行或创业产业发展银行,重点投资与启动新经济增长点相关的高科技制造、能源环保、生物医药、农业科技研发领域。我国现阶段在保持四大银行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可以尝试在某些区域由地方政府开办专门支持科技型创业企业的中小型银行,它们可以通过发展和应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探索开展多种贷款形式,有效降低对企业的信贷风险。
三是积极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债券市场,改变千军万马靠银行过“ 独木桥”的融资格局。在一些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债券融资比例一般远远大于股票融资。2008年美国债券发行规模大约是股票发行规模的6.5倍,而同期我国发行的企业债和公司债仅相当于同期股票筹资额的44%。可先考虑在高新区、创业园等发行企业债券,缓解我国创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压力,可以进一步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鼓励具备条件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发行融资债券。
四是重新构架制度,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社会资本对创业投资的良性引导。基于转变的政策视角,创业园、孵化器等行政服务机构需要走上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的轨道,逐步发展成为联结天使投资人的区域网络组织,让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创业投资。
五是规范发展要素与产权交易市场,促进风险资本与知识资本对接。要打破当前产权交易市场的分割态势,形成综合的、多功能的产权交易市场,制定统一的交易规则,实行统一监管;鼓励国内重点地区的产权交易市场联合,信息共享,建立全国交易网络,促进产权和资金跨地区流动;促进产权交易市场与金融机构协作,为创业企业发展提供后续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