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再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1-12-01 17:19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今天,全球性结构调整与产业竞争正聚焦于产品、产业的环保性与循环性,再循环、再使用、再回收、再制造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制造作为先进制造技术在21世纪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是实现和保证产品环保性与循环性的决定因素,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决定着未来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而我国目前对再制造产业仍然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和企业试点阶段。“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促进我国再制造产业科学跨越发展。

  就目前来看,关键是要提高三个认识。

  其一,再制造是先进制造业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理念。人们习惯于把通过信息技术融合、产制流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的制造业理解为先进制造业。其实,这只是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手段面。先进制造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工业逻辑面,即以再制造技术与工程推进产品全寿命周期内的循环开发与利用,即再制造逻辑。从资源转换与利用流程考察,增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向直线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模式;另一种是反向循环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或再生产品”的反馈式循环模式。“再制造”是一种先进的制造逻辑与工业理念,它要求工业设计不仅要面向材料与功能,更要面向可回收再制造。再制造是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与新方法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与手段的集成运用,因此可以保证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不低于新产品,甚至在某种情形下可以使其质量高于新产品。因而,再制造是先进制造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理念,它同信息技术与手段一起共同支撑着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其二,再制造是制造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建设“两型”产业体系,而打造“两型”产业体系的核心是发展循环产业。循环产业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发展企业内循环产业;二是推进再制造工程,发展产品全寿命周期内循环产业;三是发展静脉产业,推进产品全寿命周期外循环产业,亦即大力发展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产业。

  以再制造为核心的循环制造成为现阶段循环产业发展的高端,是制造业竞争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等国外领先企业将产业链延伸到再制造等“后市场”领域,承诺设备的回购和翻新,通过提供售后保障服务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所以,发展再制造产业既是我国参与国际资源大循环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国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其三,再制造是工业制造企业的顶级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运营模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再制造则正是围绕成本、价值、利润三个维度推进着工业制造企业的整体商业模式创新,而成为其顶级的商业模式。首先,再制造通过高技术手段对回收的废旧产品实施批量修复改造,显著降低成本,再制造的成本仅为一般制造的50%,节能达60%,节材70%;其次,再制造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通过突破先进自修复和再制造的关键技术群等,不仅能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将不断为社会提供新的产业空间,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产业与社会价值。我国设备资产和耐用消费品达几十万亿元,若其中10%能利用再制造技术进行修复和强化,便能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再次,面临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降低产品成本,降低入市价格,而在这一“双降”背景下还能提高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建立良好盈利模式的最有效途径却只有再制造。

  总之,再制造工程是先进制造技术在21世纪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是统筹考虑产品部件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系统工程,是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废旧装备翻新的最佳方法和途径,是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绿色系统工程。

  由于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起步晚,支撑再制造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废旧产品的报废标准、再制造产品质量标准、废旧产品回收体系等尚未建立,这些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再制造产业的瓶颈制约,必须加快在实践中予以解决。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