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播种人——记悉心传授创新方法的檀润华
2010-09-30 16:02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根据《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我国已是世界上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但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不足,也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症结之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忙于创新方法的讲学和推广。在他看来,创新方法作为一种“发明法则”,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尤为重要。“人们都在说创新,但方法是什么往往不会深究。其实,创新并非一件深奥的事。”
檀润华和同事一起,建立了全国首家制造业创新方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办了河北省创新工程师培训班,“我们会有自己的‘黄埔’二期、三期。工程师创新能力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也就提高了”。
变不可能为可能
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我国核电站大都使用法国阀门。金融风暴中我国冶金行业订单下滑50%,石家庄阀门一厂不但未受影响,反而通过核电阀带来了7000万的订单。
对此,石家庄阀门一厂副总经理王庆芳解释说:“檀校长的创新方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2005年,檀校长到厂里考察,认为我们的信息化有些片面。当时,企业在三维CAD和有限元分拆上尝到了甜头,信息化没有全局的考虑。随后,河北工业大学的老师们,为阀门一厂做了信息系统的总规划。”在王庆芳眼中,创新方法让阀门一厂焕发生机,碟簧油缸眼镜阀、扇形阀、敞开式插板阀等产品,都是通过创新方法,从细微处着手,变不可能为可能的。
长期以来,众多心理学家认为,发明源于突然产生的思想火花。然而,1946年,由前苏联根里奇•阿奇舒勒创立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给予了不同回答。在阿奇舒勒看来,发明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寻求的科学原理和法则是客观存在的,大量发明面临的基本问题和矛盾也是相同的,将那些已有知识进行提炼和重组,形成一套系统化理论,可以相对容易地指导后来的发明创造、创新和开发。
通过长期研究,檀润华将创新理论分为设计哲学、创新方法、领域应用三个阶段,并在通解和领域解间,首次提出“未预见的发现”。
檀润华建立了基于TRIZ的技术创新模糊前端系统化创新设想产生的过程模型,提出了TRIZ中技术进化模式与进化路线、冲突解决理论、效应及标准解可以用于产品创新模糊前端的设想,建立了技术进化定律系统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模型,提出了产品设计的进化过程驱动概念,建立了基于TRIZ中技术进化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宏观过程模型,建立了基于扩展效应模型的功能设计过程模型,研究功能、用户需求和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功能的角度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建立基于功能进化和预测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模型。
从2003年的3000万元产值到如今的2亿元,石家庄阀门一厂在创新方法的指导下健康发展。在河北省创新工程师培训班总结中,石家庄阀门一厂写道:“应用创新方法研发出新产品4项,在很短时间内,为企业新增产值4928万元,新增利润1157万元。”
让创新成果落在地上
作为黑龙江TRIZ理论试点企业,哈尔滨新中新集团参加了TRIZ理论专业培训班。
“我们在‘易访通’系统中,将TRIZ理论引入到产品概念设计领域,随后市场化,产品快速占领了市场。”在哈尔滨新中新集团工程师黄平看来,TRIZ理论可以更便捷、有的放矢地解决公司在管理、设计、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人们被无边无际的“硝烟”包围。这是一种叫做“市场”的东西,它要求创新成果真正落在地上。针对多数单位让来访者填写会客单的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檀润华和新中新合作,基于TRIZ进化模式,确定了“来访登记所设计的产品进化的趋势将由纸张记录向电子化发展”,由此进行了“易访通”的研发。
根据调查显示,应用TRIZ理论与方法,可提高6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成功率,新产品研发周期可以缩短50%,新产品上市的速度提高80%。
创新方法专家、北京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敏分析,处在竞争全球化的中国企业,靠“裸奔”已不足以在竞争中博取用户的关注,切实的产品优势才是这场竞争的入场券。设计人员创新的点滴积累,铸就企业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这正是企业选择进行TRIZ培训的根本。
“美国著名战略咨询公司兰德公司提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技术独立,就没有经济独立,也就没有政治独立。这说明任何转型没有技术的创新都无法支撑。TRIZ恰恰能够帮助创新成果落地。”檀润华称。
按照TRIZ理论确定产品的技术成熟度及其预测,新中新集团运用河北工业大学创新工程中心的创新设计软件,把“易访通”相关的专利收集、筛选,最后输入到软件中,得出了产品技术成熟度处于婴儿期的结论。
“在TRIZ理论中,产品技术成熟度处于婴儿期,应投入资金进行攻关。”檀润华称,“把第二代身份证阅读器集成到具有触摸功能的一体机中,与‘易访通’配套,这就实现了技术的产品化。”
培育创新工程师
“我有3个学生,成绩不特别优秀,但同时找到了理想工作。”东北林业大学教师管雪梅称,“他们运用TRIZ理论,设计研发了‘简易数码相机’,用人单位看中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国家重视投资拉动,企业重视扩大生产规模,这些是好的但不是全部。如果用设备升级替代技术升级,我们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檀润华认为,3个学生的成功提醒了人们,“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是制造业面临的严重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对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培训,通过消化、吸收以及灵活运用TRIZ,使其成为创新工程师。
檀润华提出了“创新工程师”的概念。他认为,创新工程师不同于其他工程师,“在企业里专门负责产生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种子,如果可行,其他人完成后续的设计、制造及商品化”。
依托TRIZ研究成果和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檀润华和他的团队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创新人才培训体系;檀润华领衔下的创新方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家“创新工程师”培养及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
5月13日,全国35家高新区的管理者齐聚武汉,进行为期两天的“创新方法推广培训”,檀润华以《技术创新原理》为题,通过案例分析、互动答疑等方式开展教学。
截至目前,檀润华已举办了多期创新方法师资培训班和创新工程师培训班,并为一汽轿车、海尔集团、唐山轨道车辆、移动通信中央研究院等进行了创新方法讲座或短期培训,其中2009年培训就达3000人次。
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9年9月29日,在我国首次创新方法试点工作会上,时任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称:“创新方法不能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作为终点,而是要以解决当前企业、区域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标,把创新方法贯穿于研发链、产业链和市场链中,形成良性循环、螺旋上升的良好局面,在市场中实现创新价值。”
如今,黑龙江、四川等全国12个省区开展了创新方法试点。对于创新方法真正走进企业,檀润华提出了三步走的对策: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工程师,最后是TRIZ在企业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