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国经济:要实力更要国际影响力

2010-09-21 15:56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目前,我国经济影响力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实力的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我国经济影响力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施展我国经济影响力

   阅读提示:衡量一国经济影响力,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度量:(1)进出口贸易,并且一般来说,出口比进口更重要;(2)资本输出输入,并且一般来说,资本输出比资本输入更重要;(3)货币的可兑换性以及是否是国际储备货币;(4)该国在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此外,还可以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衡量。

  郭朝先

   一国经济影响力是指其运用自身经济实力对他国经济产生影响的能力

   一国经济实力,是指其自身拥有的经济资源以及运用这些资源的能力。一国经济影响力,是指其运用自身经济实力而对他国经济产生影响的能力,强调的是国与国之间在经济领域的相互作用。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经济实力是经济影响力的基础,经济影响力围绕着经济实力上下波动,经济影响力对经济实力的变化有反作用力,一国在世界上有较强的影响力,可以为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在国际赢得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国际谈判的话语权等,从而维护本国经济利益。所以,提高经济影响力是国家追求的目标之一。

   目前,我国经济影响力增长落后于经济实力的增长。如果以一国GDP总量代表其国家经济实力的话,那么,目前我国经济实力相当于美国的1/3。但是,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的经济影响力仅相当于美国的1/4,且经济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亚洲。

   我们认为,衡量一国经济影响力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度量:(1)进出口贸易,并且一般来说,出口比进口更重要;(2)资本输出输入,并且一般来说,资本输出比资本输入更重要;(3)货币的可兑换性以及是否是国际储备货币;(4)该国在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此外,还可以从产业链角度进行衡量,一国某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是否处于控制地位、关键环节,或者掌握核心技术等,如果一国在某些产业链中处于控制地位、关键环节,或者掌握核心技术,显然,该国具有较强的经济影响力。

   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和经济影响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分别从1990年相当于美国的4.42%和7.19%上升到2007年相当于美国的29.48%和22.48%。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实力和经济影响力不断上升的趋势是一致的,但上升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在2000年之前,两者上升的速度都较慢,但2000年之后,两者上升的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速度更快。特别是,2003年以后,中国经济影响力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实力。这反映出当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处于快速上升时期,它的经济影响力提升速度跟不上经济实力提升的速度,因为影响力表现的是相互作用,有一个时滞效应存在。

   计算结果还显示,近年来中国经济影响力之所以快速上升,主要是因为进出口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中国经济影响力之所以落后于经济实力,则是由于资本输出输入、货币的可兑换性、是否是国际储备货币,以及在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提升的幅度有限所致。

   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我国经济影响力

   根据联合国《世界经济报告》,2009年全球经济增幅只有1%,而中国经济为最大“亮点”,经济速度增长超过8%,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几乎达到一半。目前,欧美主要经济体仍深陷金融危机而不能自拔,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给深处经济危机的国际社会带来新的希望,也进一步彰显中国发展模式的优越性,有利于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构建公平合理并反映国际经济变化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而这也是中国积极提升在全球经济影响力的时间窗口。中国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上发挥的独特作用,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普遍赞赏。

   近期,人民币国际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本次全球危机使得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金融受到重创,而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凸显了人民币的强大。据报道,自2008年12月以来,中国央行已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多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表明,中国的贸易伙伴认可了人民币的地位和稳定性,接受了人民币作为各方认可的结算货币甚至储备货币,从而给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对于扩展中国经济影响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面对蒸蒸日上的中国经济,国际上大多数人士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一种健康的、和平的发展。但也有不少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误解和偏见,散布形形色色的“中国论”,而且新的版本层出不穷。其中,有的论调以友好的面貌出现,如“中国机遇论”;有的则以“妖魔化”中国的面貌出现,如“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有的则比较复杂,需要冷静分析,如“中国责任论”、“中美共治论”等。提出这些论调的人,既有国外的高校教授和国会议员,也有政界名流和政府要员,可谓遍及各个层面。这些现象,反映了当前国际形势正处于以经济动荡、格局调整和体系变革为主要特征的阶段。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自然引起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对于这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国际舆论,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分析其本质和产生的背景,沉着应对,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提升我国经济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经济影响力对经济实力发展具有反作用力。目前,中国经济影响力落后于经济实力的发展,将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鉴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给予普遍赞赏的大好时机,中国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经济影响力,为中国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力地维护国家合法权益。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提升中国经济影响力。

   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加入更多的与我国有关的国际经济组织。目前,还有不少国际经济组织中国还没有加入,这对我国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中国应该尽快争取加入。这些可能的组织包括国际能源机构、24国集团、太平洋共同体等。

   第二,增强在已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发言权、投票权等。这一点,连西方人士也看到了。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2009年4月26日说,现在是改变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权比例的时候了,中国等一些新兴经济体在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应当得到“公正和充分”的体现。“发展中国家得到其应有的代表权,不是由于别人要将代表权送给他们,而是他们所取得成就的应有体现。”

   第三,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提出修改现行国际经济组织的决策机制、议事规则等,甚至由我们主导创建有利于形成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国际经济组织。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多数国际经济组织是由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主导的,很明显是为这些国家利益服务的。中国加入了这些国际组织,并不能说明这些国际经济组织将自动维护我国的利益,要使这些国际经济组织能够维护中国的现实利益,中国需要在这些国际经济组织的决策制定、议事规则制定等“游戏规则”上争取主动,修改现行国际经济组织的决策机制、议事规则等,维护我国在其中的合法权益。在必要的情况下,根据发展的需要,中国可以联合与我们立场、利益大体一致的国家创建新的国际经济组织,为形成国际经济新秩序做出必要的贡献。

   ――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扩展中国经济影响力。

   在经济影响力分项得分中,中国的资本输出输入得分较少,尤其是资本输出方面。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加强中国同海外在资本输出输入方面的联系,将是中国扩展经济影响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发展迅速,但主要局限于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地仍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薄弱地区。这与我国在这些地区日益增长的贸易关系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相匹配,需要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直接投资,巩固我国对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施展中国经济影响力。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也就是由国内货币转变为国际货币的过程。国际货币通常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在其货币实现自由兑换后,被其他国家所接受而成为国际支付手段。货币国际化实际上是国际市场对该货币选择的结果,也与该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密切相关。

   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使中国分享国际铸币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的压力,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而且可以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和对外投资条件,可以扩展中资金融机构的成长空间,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战略和政策取向上可从两个层面实施“三步走”来概括:首先,在地域扩张上采取“三步走”,即人民币周边化(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在亚洲其他国家流通,成为区域主导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其次,在货币职能上采取“三步走”,即坚持先人民币结算货币、再人民币投资货币、最后实现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取向。

   当然,基于历史经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将是漫长而艰难的。其实现速度取决于若干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包括建设一个多元化交易的人民币现货市场、实行资本账户完全自由可兑换、建设境内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市场等。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中国需要进一步夯实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参与程度。作为一个制度和经济结构均处于转型过程中的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目前最需要做的,乃是迅速提升自己在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真正靠科技驱动的高生产效率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贸易优势,进而奠定自身从生产大国、贸易大国成长为资本大国和金融大国的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本文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跨区域经济发展动态仿真模拟技术开发”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