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细数历届世博会与能源的不解之缘

2010-05-18 15:57

    回顾历届世博会,能源从来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类文明的发展,每一次生产力和科技的革命,都伴随着能源利用理念与技术的革新,也都在世博会上能找到踪影。世博会曾经见证了人类对于大自然强大的征服能力,也正在见证人类自身同自然关系从对立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转变过程。

    而今,在全球低碳经济浪潮中,作为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举办地,悠悠黄浦江畔,上海将以独特的低碳理念和革命性的新能源与节能科技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变危为机:能源科技的第一次全面检阅

    1982年,世博会敲响了美国田纳西一个小城的大门,并第一次将世博和能源直接联系在了一起。

    面对已经延续数十年的全球范围能源短缺,诺克斯维尔世博会结合当时的社会热点,提出了“能源——世界的原动力”的主题,主办者试图通过世博会对能源生产、利用、开发和管理等提出应对办法。

    曾被纽约时报称作“邋遢小城”的诺克斯威尔无愧于“能源之都”的称号,坐拥著名的田纳西大学能源研究所,有世界最大的阿巴拉契亚煤田和29个水电站,二战时期绝密的橡树岭核研究基地已经成了著名的美国能源博物馆。

    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最大的遗产,是“能源经济”的提出。此次世博既是人类能源科技的第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1973年和1979年两次能源危机的应答,在那个谈能源色变的年代,掀起了一场有关新科技和新工业革命的头脑风暴。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上蒸汽机的展出引发了巨大轰动,也同时将人类带入了现代社会,水晶宫里还展出了煤矿采掘的流程,并费尽周章运来一整块24吨的大煤炭。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辛克莱石油公司演示了石油开采和提炼的整个工艺。电气时代的开启甚至来源于世博会上一个不经意间的错误: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布展中偶然接错线,使一台直流发电机迅速转动起来,居然变成了电动机!这直接促进了实用电动机,也就是马达的问世,为崭新的电气化时代拉开了序幕。

    世博伴着人类,从工业革命一直走到电气时代,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领域的成果在每一届世博会上都举足轻重,新技术频出。

    然而,大发展带来的代价,是持续不断地大肆挥霍着大自然亿万年积攒的“阳光罐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直到很晚才发现这类能源将在百年之后坐吃山空。因此,之后的世博会又把前瞻的目光投向了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

    198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胡佛水电站工作模型显示了人类驾驭河流的能力和气概,还有几十座风车阵容庞大,此后风能在世博会上常见常新;美国在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展出核能发电站,开启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新时代;高效光电池于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上隆重推出,照亮了太阳能利用的光明前景……

    上海世博:新能源革命的孵化器

    工业文明进程留给人类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环境与能源危机悄悄潜伏在我们的周围。
历史终究翻过了这一页,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博会的展示开始触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

    2010年,世博会的历史指针指向上海。上海世博会首次提出了“低碳世博”的概念,并在此主题下,充分展示了新能源科技成果。

    新能源革命是当今全球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世博会这个全球聚焦的地方,中国以实际行动回应世界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从长远利益出发,将低碳理念赋予这届全球性盛会。

    上海世博会新能源计划内容包括:大规模应用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系统将超过5兆瓦,以及亚洲最大的太阳能一体化建筑;世界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集中使用;“21世纪绿色光源”半导体照明首次在城市街区集中使用;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这都意味着,世博会将成为连接新能源实验室与全球市场的一架桥梁。

    除了力推新能源外,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在上海也会翻开新的一页。同时,上海将创造世博会史上的能耗新标杆,实现历史突破,成为人均参观(世博园)耗电量下降的拐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学家、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之一翁史烈认为,上海世博会将在新能源方面带来巨大变革,成为诱发21世纪能源革命的先导。转变能源消费方式,转向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动能源革命,同时通过能源革命带动产业革命,最终带来生活方式的革命。巨变带来海量科技创新,我们将迎来一个清洁、可持续发展的大繁荣时代。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