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代表委员谈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2010-03-18 17:25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是核心和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
“报告中的三个‘突破’,充分显示出当前我国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的危机感与紧迫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龚惠兴委员认为,严重制约我国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关键,是一些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没有突破,比如飞机发动机、电脑芯片技术等。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当务之急,是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关键领域的科研投入,努力突破一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核心技术,取得国际标准话语权,为占据未来行业发展制高点夯实基础。“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地攻关核心技术,要坚决杜绝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我国有大量传统产业,对于经济增长和提供就业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委员看来,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并不意味着要抛弃原有传统产业,而是要利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以颇有代表性的中国铁建为例。2009年,中国铁建集团抓住国家基建处于高峰期的历史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提高产业素质与效率,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新签合同、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转变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进步。近年来我国传统施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就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中国铁建集团董事长李国瑞委员对此深有感触。
继微波炉、影碟机之后,空调成为中国企业战胜在华外资品牌的第三类家电产品。对此,毛蕴诗委员认为,空调行业是我国产业整体升级的典范。“靠的就是多年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和管理、营销能力的提高。这也是技术后发国家企业升级的一种普遍选择——从引进成熟技术消化吸收,到模仿创新,再到自主创新,最终实现产业升级。”
培育新兴产业抓住变革机遇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能否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提升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走向经济复兴的选择和重点,这将改变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和旧有格局,而新能源技术革命无疑将是这次浪潮的重头戏。”中建三局董事长熊德荣代表分析说。
的确,一些新兴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已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据来自上海市的代表委员介绍,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物联网技术将全面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保障世博园区周边的大流量交通顺畅。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国内许多企业纷纷转向把资金投入新能源领域,一些没有核心技术、不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也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混杂其中,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导致大批低端产品堆积,引发社会关于“新能源产能过剩”的质疑。
“唯其新,就更要走一条高标准、高起点、高层次的道路。”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委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设立标准体系,严格准入制度,在督促企业对引进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更要力争在基础研究、工艺装备的技术标准等薄弱环节实现突破。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也有许多‘新’文章可做。”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提出:“针对我国长期以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国情,煤炭能源的洁净、高效低碳化利用应成为我国近中期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重要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