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九校联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目标

2010-01-08 11:30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2009年10月9日,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09年会议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该系列研讨会从2003年开始,今年已是第七届了。然而,因为“九校联盟”(简称“C9”)在这次会议上的诞生,人们已将其誉为“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会议。

  该联盟的成员是我国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九校一致同意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签订《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共同培养拔尖人才。

  这一协议的签订使人们不禁联想到美国常春藤、澳大利亚“G8”这样的高校联盟平台。尤其是美国东部8所历史悠久大学组成的“常春藤联盟”,不仅在美国家喻户晓,在世界上也是声誉极高,是学习拔尖、特长突出学生梦寐以求的求学场所。而此次中国9所高校的强强联合,标志着中国一流高校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九校联盟”多层面深度合作

  根据协议书,“九校联盟”将不断加强深层次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优质办学资源,优势互补,发挥人才培养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其主要内容有:

  实施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在本科生层面主要开展课程学分互认和学生第二校园学习交换,交换学生可以在另一学校进行一学期或多学期的学习,9校互相承认交换生在他校学习和交流期间取得的课程成绩与学分。在研究生层面,依托各校的优势学科设立若干个学科培养平台项目,作为校际互访研究平台,面向9校研究生接受申请,获准者可进行为期半年或更长时间的访学研究。9校互认访学期间在他校取得的课程成绩与学分。

  联合举办系列暑期学校,打造国际知名的“C9”教育品牌。依托各自的优势学科,充分利用9校教师和学科的优质资源,联合举办系列暑期学校,为国内外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开设课程和专题讲座;加强与美国常春藤学校联盟、澳大利亚“G8”等大学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扩大“C9”的国际影响。

  联合开展教材建设,教学与教改研究;联合建立和发布以精品课程为骨干的学分互认课程目录;联合建立共享的远程教育平台,进行远程学习。

  建立人才培养对口部门定期交流机制,进行相互间交流、学习和借鉴。每年分招生、培养、学位和学籍与培养机制改革4个模块各召开一次研究生院业务交流研讨会,并召开一次本科教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会议,由9校相关部门轮流举办。

  联合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青年导师队伍培训工作。

  设立9校合作联盟专门网站,建立9校间博士学位论文网上相互评审系统,共同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联合举办以同专业本科生为主参加的联合野外考察、联合生产实习、联合设计实习、联合社会调查等各种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引领我国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同世界一流大学接轨。

  “九校联盟”开启人才培养新局面

  由协议书的内容可以看出,“九校联盟”无疑开启人才培养新局面,在今后我国的人才培养中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虽然成绩卓著,却也仍有一些瓶颈。这次会议九所高校校长所做的主题发言,对此都有议论。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北大一份调查显示,83%的学生对跨学科学习感兴趣。周其凤表示,就此,北大建立了跨院系的培养体系,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从“九校联盟”协议来看,今后,不仅北大,9所高校的学生将因为“交换生”这一新角色在九校中的出现,而实现更好地跨学科,并且可以跨学校学习。交换生,这个以往只存在中外高校间的名词,今后将扩展到国内高校之间,当“九校联盟”高校中的本科学生想选修联盟中另外一所大学某一门课的时候,他只要向对方大学的教务处提出申请,对方大学根据学生的人数等因素考虑回复其申请,申请通过,学生就可以到对方大学学习,修满学分以后,再回原来的大学,原来的学校将承认他的课程成绩与学分。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主题发言中提出国内大学的一些误区:一些教师对用人的考虑超过育人,一些学生对学位的追求超过学问,一些学校干部保官、升官的心思超过治理和改革,学校的一些决策对短期资源的渴望超过对长远育人的考虑;和美国学生比较起来,国内大学师生互动水平明显处于劣势。从“九校联盟”协议来看,联盟将对教师形成促进作用,比如某所大学的某一门课老师教得不是很好,就会有很多的学生去申请九所高校中这门课开的最好的老师,这会给教这门课的老师带来压力,从而促进其改进。

  另外,根据“九校联盟”协议,各校鼓励自己的学生报考联盟内其他大学的研究生,也鼓励硕士生毕业生到联盟内其他大学去读博士,这在某种程度上对解决高校“近亲繁殖”现象有一定作用。

  “九校联盟”立意创世界一流大学

  不得不承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9所“985”高校必须奋进的目标。九校联盟,立意也在于此。

  “九校联盟”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求学平台,并将促进教师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联盟也让各高校掌门人脑中的独特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比如建立起数字化快速通道;定期进行校长远程战略研讨会;共享名师和优秀网络课程资源等,以此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顾秉林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一直在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现在,大学越来越深入参与到社会发展进程中,大学定位于社会的关系需要更新,大学培养人的理念和方式也需要更新,大学必须提高效率、突出个性、形成竞争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表示,“九校联盟”绝不是简单模仿美国,建立所谓中国式的“常春藤联盟”。就像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出自己特色一样,“九校联盟”也有自己的特色和节奏。“常春藤联盟”始于体育精神的共享,哈佛、耶鲁等8所学校最开始是进行学校之间的体育竞赛,时间长了以后,形成了“常春藤联盟”,这是其特色。中国“九校联盟”的特色在于我们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到这样一个地步,需要综合几所类似大学的力量,互相交流,互相取得经验,逐渐地用共同的努力创造我们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同时创造我们大学的精神。

  另一方面,“九校联盟”也符合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劳凯声表示,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来看,大学之间联盟,通过资源共享,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好学习的可能性,同时也促进校际之间交流,更好地利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从这些优点来看,高校联盟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高校办学的一个趋势,也可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