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区是这样炼成的——来自中关村核心区建设的报告(下)
2009-12-15 16:50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中国制造”怎样变为“中国创造”?对于北京市海淀区领导来说,他们更关注通过怎样的制度安排,让这个过程更快速、更扎实地演变。在中关村有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4美元”案例:美国的苹果公司开发了一个30G的iPod产品,市场售价299美元。因为提供创意和设计,苹果理直气壮地拿走114美元,而承担组装的中国,只能拿到4美元。就这可怜的4美元,还要面对“贸易顺差”的指责。
“这个例子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首先是我们众多的企业缺乏高端创新人才,同时我们也缺乏创新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以及提供实现创新的环境。”海淀区委书记谭维克认为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发展中继承中关村的创新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让中关村成为中国的“创新引擎”。
历史与现实
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们能够有机会以更为客观的心态看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路径,于是“科学发展”的脉络更加深入人心。即通过结构调整以化解资源、环境等承受能力的日趋恶化,通过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以释放经济和社会活力等。
在这场危机中,出口型企业受到严峻挑战,就业危机使中国稳定与发展面临巨大风险。严酷的现实使我们再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对外依存度过高将使我们每逢国际危机时都要饱受其累,而内生式发展才是我们实现下一个30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实现内生式发展的关键是形成技术创新能力的内生动力和环境。实践证明,技术可以引进,技术创新能力不能引进,必须是内生。而资源能源消耗过高,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寻找扭转困境的出路。”海淀区区长林抚生认为,在依靠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有效调整,既而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的路径选择上,中国需要一个创新引擎——位于世界价值链高端,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创新创业活跃的创新核心区。显然,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海淀区具备上述标准。
经过20多年艰苦创业,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基础创新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涌现出一批原创型的技术成果。比如曙光公司4000A计算机突破每秒11万次大关,使中国成为第三个能够制造应用11万次以上的国家;中兴的多媒体芯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第一颗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科兴公司非典灭活疫苗临床实验,成为世界上首例通过临床疫苗实验;在移动通讯领域,大唐、联想、信威和北邮等企业院校都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域,海淀区已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城区的独特优势和良好特点。近10年来,海淀区生产总支出和财政收入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生产总值居全市前列。2008年,海淀园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约4900亿,占中关村科技园区总收入的近50%。每年技术交易额海淀区占全国的20%,其中6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在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的各类人才约60万人,高端领军型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海淀园。
历史与现实的共同选择,赋予海淀再次担当创新发展领军者的重任。
“示范”与“试点”
8月18日,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挂牌。至此,中关村科技园区已有59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创建‘新三板’,使中关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开始拓宽,目前在中关村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开始形成。”海淀科技园区资本中心总经理杜鹏告诉记者,园区内共有86家企业参与试点,其中已挂牌和通过备案企业60家,年底挂牌企业预计将超过80家。挂牌公司的主营业务涵盖软件、生物制药、新材料、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
今年4月,海淀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若干意见》,核心区的建设将重点推进三个“示范”和三个“试点”。即发挥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示范作用、创新要素聚集示范作用、高端产业聚集引领示范作用和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创新试点、高新创新人才发展使用试点。
其中,在创新体系方面,发挥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示范作用。在企业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和实验室、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推动产学研合作;积极发挥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基地在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人才聚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发展。在创新要素方面,发挥创新要素聚集示范作用。在中关村西区建设中国技术交易所、全国技术交易中心、国家版权交易中心等专业机构,吸引创业投资机构、律师事务所、专利和商标事务所、海外学人服务机构等中介机构入驻,建立新技术和新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聚集。
在科技金融改革方面,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实施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试点,支持设立相关交易机构和运营管理机构;支持商业银行率先在核心区设立专门为科技中小企业服务的分支机构,扩大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的规模;支持培育壮大股权投资机构。继续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在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创新方面,开展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将有关市级审批权下放到海淀区人民政府,取得试点经验后,逐步扩大到其他区县。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是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海淀区常务副区长杨志强介绍说:“核心区建设,为我们提供了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的机遇。”
在科技金融改革的多项试验中,几乎都是“国内第一次”。海淀区区长助理傅首清说:“我们将培育壮大股权投资机构,允许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在试验区设立投融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设立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基金、并购重组基金;制定鼓励天使投资的优惠政策等。”
核心区的一系列制度创新,主要作用于软环境建设与完善上,即服务业态的多元化建设。而这恰恰是我们的软肋。在一个市场经济整体环境并不完善的背景下进行上述探索,改革的难度将不仅仅限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然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却让核心区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采访中我们无时不被这种信心感动着、激励着,这是一种闯关者的奉献。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轨迹中,核心区的每一次探索都将举世瞩目。
来源: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