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节能减排缘何走在全国前列?
2009-09-25 17:18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在GDP多年持续增长的同时,COD、SO2排放、单位能耗持续下降,连续3年超额完成十一五年度节能减排的目标……”在北京市政府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海平对中外媒体说,近年来,北京市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节能减排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从2005年的234天增加到去年的274天;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八区从2005年的95.1%增加到去年的99%,郊区从2005年的70%增加到去年的85%;城八区污水处理率从2005年的70%增加到去年的93%,全市再生水利用率已达57%。今年上半年,北京蓝天天数比去年同期多23天,达到171天,占比达80.7%,成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枯燥的数字背后,是北京市近年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方式的改变,突出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综合服务优势,编制循环经济、能源发展及节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系列“十一五”专项规划,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节能减排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
按照首都的城市功能定位,首钢压产搬迁,北京焦化厂、北京有机化工厂等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关停,小造纸、小印染、小铸造等7个行业的100多家企业有组织地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金融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产业等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
据了解,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3年超过70%,万元增加值能耗0.38吨标准煤,约为全市万元GDP能耗0.66吨标准煤的一半。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集聚效应明显,已成为节能降耗的示范区,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元GDP能耗0.14吨标准煤,仅为全市水平的1/5。今年,北京市研究制定本市十大产业振兴和调整实施方案,将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作为重要内容,涵盖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等诸多领域。
而着力机制创新,保障节能减排长效化,则是北京市近几年所做的扎实探索。据介绍,北京率先建立了节能审查评估制度,对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项目和其他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进行节能审查和评估。截至今年7月31日,全市已完成421个项目的节能审查,并对其中102个项目推荐使用节能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新上项目年耗能量净核减4.1%。
今年6月,《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试行)》出台,对以节能服务机构投资为主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奖励,节能量奖励为每节约1吨标准煤补贴500元,单个项目不超过200万元,贷款贴息不超过两年。
清洁生产全过程审核工作体系建立之后,至去年底,北京已有140余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完成了89家企业的审核验收工作。
从亚洲最大规模的禽类沼气发电项目成功运行,到华北地区首座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和北京首座风力发电项目建成,北京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合计约150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了140%,年均增长35%。到2008年,全社会在新能源领域资金投入达50亿元左右,其中政府直接投入约17亿元。王海平表示,预计到2010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将达到260万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达到4%。
与此同时,北京狠抓重点领域节能。在工业节能方面,全市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已全部实现用热、用能在线监测;组织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编制工作,在京的10家国家重点用能企业已根据节能规划完成了111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公共服务领域和居民家庭范围内则将大力推广绿色照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燕友说,明年北京市将全部实现绿色照明。
与此同时,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大节水管理力度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积极推进之中。四大燃煤电厂和首钢、燕化等企业自备电厂脱硫工程全部建成投运,市中心城区1.6万台20吨以下燃煤锅炉已全部改用天然气,城市核心区文保区累计已完成9.4万户居民清洁能源采暖改造工程,昌平等郊区县已初步建成新城集中供热体系。污水处理量6年实现翻番,京城四大水系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在郊区卫星城建成31座中型污水处理厂,村镇建设470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