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最关键要调整产业结构

2008-03-21 17:06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中国已然到了重新审视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新时期,广东还能不能“特”,关键看自己。走在中国经济之先的广东,起步早,发现问题早,当然更应该早一步为中国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一些点子和一两条路子。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最关键的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归根结底要看珠三角地区的主动性。然而至今仍有人提出,珠三角产业向外转移将导致产业空心化。长期研究第三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的李江帆,祭起反对“产业空心化论”大旗。他说,有些人把第三产业经济斥为“泡沫经济”,将服务部门当作“非生产部门”,甚至将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大贬为“产业空心化”,这些都是对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发展前景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他大声疾呼,社会各界尤其是决策层,在发展第三产业这个问题上必须解放思想,重新认识;甚至提出,第三产业或者说是服务业未来应该成为珠三角乃至广东经济的“当家长子”。

  加快发展服务业可解广东困境

  记者:现在全国都在谈转变发展模式,那么广东的发展模式出了什么问题?从哪入手去解决?

  李江帆:广东发展到今天,经济总量一直在全国遥遥领先,但传统的以工业带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急需寻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指出,广东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五大困难和不足。我认为,要克服这些问题,都与加快发展服务业密切相关。

  比如其中谈到广东经济总量大,但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结构不够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就需要加快发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针对广东城乡区域发展有了新的进步,但发展不够协调,发展不平衡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的问题,需要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信息传输业,协调城乡区域之间生产资源的配置,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业。

  因此,作为广东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重要支撑力量和我省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经验和示范效应的关键领域,服务业是影响我省经济再上新台阶的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在发展第三产业这个问题率先解放思想,提高决策层对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认识,推动广东服务业全面发展。

  就广东而言,要通过服务业体制创新和供给创新,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坚持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并举,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业,实现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第三产业将成为第一大产业

  记者:2006年广东的服务业增加值首破万亿,从总量上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服务业已经做得很好?

  李江帆:这里有个概念要先解释清楚。我们一般所讲的服务业,跟第三产业的外延是相同的,就是国家统计年鉴上所定义的15大类,说白了就是“非工非农”的那些行业。

  有些人把第三产业经济斥为“泡沫经济”,将服务部门当作“非生产部门”,甚至将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大贬为“产业空心化”,这些都是对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发展前景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但是我们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趋势的研究则表明,在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主要工农业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寻找商机,政府培育经济增长点,不能只盯着工农业,而应把视野扩宽到需求坚挺、空间广阔的第三产业。工农业过去是“当家长子”,但现在服务产业才是“长子”,我们要理性地认识到,日趋增长的第三产业终将成为第一大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广东省第三产业总体规模逐渐扩大,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但仍存在比重偏低、增长缓慢、结构失衡等问题,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广东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亟需进一步提升。

  服务业本身也需要服务

  记者:有说法认为,广东的产业升级归根结底取决于珠三角地区。拿广州来说,传统上重化工业很强,面对全省发展大局,广州下一步该怎么走?

  李江帆:我们曾做过一个广州市如何加快生产服务业发展的课题,当时就提出,广州应当以珠三角制造业为外延发展方向,扩展本地生产服务业的辐射能力、服务半径和发展空间,利用珠三角地区的庞大制造业规模效益和制造业内部结构高级化的需求,拓展地域发展空间。

  同时,也不能忽视为第三产业提供生产服务,服务业本身也需要服务。广州应以大广州城市群的第三产业为内涵发展方向,在全国率先探索为第三产业服务的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推动传统服务业的升级。

  此外,广州还可以将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依靠广州作为全省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流通信息中心和华南实力强大的农业科研基地的优势,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业。

  记者:当前有些争议认为,东莞转型正在导致其经济增速下滑。

  李江帆:东莞在转型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如果不转东莞就没有出路,我认为转型还是相当有远见的。东莞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努力解决。前不久我们做过一个东莞厚街镇的经济社会双转型研究,可以说东莞是广东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用地、环境、劳动力等资源约束下,已经很难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所以长痛不如短痛,通过阵痛解决长远的问题。但也要注意不能一下子把原来的产业链中断,应当在“增量优化、存量改造”的基础上慢慢替代。(中山大学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