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2008-03-21 17:04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双转移: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欠发达地区珠三角←欠发达地区劳动力

  广东目前的地位和下一步的战略取向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汪洋

  劳动密集型企业给珠三角带来不少压力。

  针对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仍然比较慢的问题,省长黄华华指出,有个别地方领导不了解产业转移的重要性,输出地从镇级到市级政府局限于狭隘眼光。他明确表示,产业转移再困难也要转,能否搞得好,主动权主要在珠三角。

  数据表明,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用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接下来珠三角要好好抓一抓产业转移,特别是几万人的劳动密集型工厂要率先转移出珠三角,否则我们人均GDP肯定上不去。”

  产业转移是减少外来劳动力的重要手段

  省统计局局长卜新民亮出了自己掌握的数据:广东人口增长在全国各个省份中是最快的,这其中主要是外来人口迁移带来的。2006年,我省人口有9304万,今年可能达9450万,可能成为第一人口大省。如果再不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那么高密度的外来工的子女读书、住房等问题,将给珠三角地区带来不小的压力。

  “前段时间到东莞调研,发现当地每年外来工子女就读一年级已经达到5万人,要安排他们,东莞一年要增加25所小学。不仅如此,'读书专业户'也开始出现了,通常是一个孕妇带着几个孩子在东莞安家、读书。所以,产业不转移,压力有多大?!”副省长雷于蓝直言。

  省委常委、秘书长肖志恒则认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和欠发达的山区、两翼之间应该形成一种双向交流,即珠三角企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去,同时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到珠三角地区来。后者进入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应该是高层次、具有一定素质的人才,是优势劳动力。

  据介绍,广东3年前实施共建产业转移园区,3年实践证明,产业转移确实是减少外来劳动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省入园项目477个,投资总额454.9亿元,园内本地劳动力占75%。

  政府应出台引导性政策为转移造“动力”

  省政协秘书长杨懂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否顺利向我省欠发达地区转移,关键在于产业输出地不要目光短浅,担心大批外来工离开造成GDP、财政税收等利益的消失,而应看到“腾笼换鸟”换来高附加值产业,带来更高产值和劳动力单位产出、单位GDP的长远发展前景。杨懂同时指出,对产业转移,政府应该在尊重市场规律下出台一定的计划和要求;在企业由于成本压力或者客观原因不愿外转时,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鼓励和引导性政策。

  省国资委主任刘富才则认为,劳动密集型大企业大集团可以成为产业转移的主体。他建议从政策上,比如税收、土地、用工等方面,支持劳动密集型大企业大集团将产业自觉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同时把经费落实到地方和企业,解决产业转移所需的人才培训问题。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事实上,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对珠三角地区乃至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只有珠三角的传统工业转移出来,才能腾出空间给珠三角地区发展该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圳宝安区已经尝到甜头,今年1至10月,该地区外迁企业108家,当时这108家企业的产值只有24亿元,通过淘汰落后产业引入先进制造,目前同样的土地上产值已经达300个亿。

  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认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她告诉记者,早前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进行了一次全省范围内的现代产业体系调研,并且很快形成了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我省正在着手起草有关推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目前这个文件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征求修改完毕将报省政府审定。这个指导意见明确了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以及体系建设的推进措施。

  李妙娟指出,我省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产业转移。据悉,有关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划和指导,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行业准入提出了分类管理。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一方面要向省内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另一方面也要向省外转移。

  书记市长热议产业转移

  出:带动产业升级

  入:须把好环保关

  经过两天的讨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的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转移,已经逐渐成为与会代表们的基本共识。他们一致认为,要解放思想,突破狭隘的视野,站上战略高度去看待产业转移,实现全省的科学发展,带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同时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审议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报告现场,各地市领导纷纷表态。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汪洋报告的要求,欠发达地区更加注重避免重蹈发达地区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有市委书记提出,承接转移也要把好“环保关”。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

  结构不合理压力增大

  广东发展的很多问题东莞也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还是产业结构问题。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治安形势严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东莞一直在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移。今后,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生产环节和高耗能企业转移出去。

  珠海市委书记邓维龙

  激励企业招本地劳动力

  在推动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珠三角转移方面,建议政府可以在政策、资金、人才方面出台整套措施。比如说,企业每招一个省内劳动力,政府就帮助企业解决一部分该员工的社会保险,可能一个人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但对几万人的大厂来说,作用就非常明显,这将刺激企业招收本地劳动力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往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就地使用当地劳动力。

  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

  大力清理低端陶瓷业

  产业要升级换代,环境必须升级换代。佛山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很多低端的产业花费大量土地、资源、劳动力,还造成环境污染,必须下决心清理。除了在南庄、罗村这两个陶瓷基地关闭清理、限期搬走一大批低端陶瓷厂外,还将清理水泥、玻璃、采石等污染产业。

  肇庆市长杨浩明

  “双转移”是“三赢”

  珠三角与山区两翼之间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其实是“三赢”。对发达地区来说,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能够把空出来的土地、能源等资源用在其他方面,既能减轻人口压力,又能再生出更多资源,推进城市化进程;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能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企业来说,能减低成本,扩大规模,增加效益。比如,从南海转移到我们(肇庆)高新区的亚洲铝厂,过去在南海年产值50多亿元,现在在肇庆占地1万亩,设备上来了,规模扩大了,年产值达到了300多亿元。同时,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不是来着不拒,而是有所选择,要把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排除在外。

  清远市委书记陈用志

  加大山区基础设施投入

  一方面要掀起产业调整的高潮。建议省委、省政府用铁的手腕抓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从而实现珠三角、山区和企业的共赢。另一方面,要掀起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潮。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山区基础设施的投入,集中更多资源投向山区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建设上来。因为只有山区基础设施上水平,山区的发展才能再上新水平。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